阅读历史 |

第414章 全球领先的坦克曲射(1 / 2)

加入书签

士兵突击之全能指挥员第414章 全球领先的坦克曲射 414全球领先的坦克曲射 101营秩序井然地朝着九号地区进发。 当他们与九号地区的距离迅速拉近的时候,101营的各个单位就开始出现分化了,炮兵部队开始向右侧转向,坦克连则继续朝着九号地区开赴,而步兵方阵则迅速前出,超越了坦克方阵,做出一副步兵马上就要开始冲锋然后坦克在后面火力掩护的架势。 陈飞一手拿着送话器一手按在了电子显示屏的边缘,路面太崎区,指挥车颠簸很大,他不得不用一只手扶着。 他的主要任务是指挥坦克连。 他们接下来的任务是用坦克曲射,远程打击藏在十号地区的蓝军火力打击单位 蓝军的火力打击单位藏在十号地区,十号地区前面是一处百米高的山地,坦克根本爬不上去,地形十分复杂。 蓝军的火力打击单位就是依仗着那些山地的掩护,嚣张地藏在后面,想要用远程火力对101营发起打击。 蓝军的炮兵想打101营,而101营的火力打击单位也想打蓝军的炮兵,所以,接下来,大家比拼的就是谁的速度更快,谁下手更狠,谁火力更勐。 因此他一直紧紧地盯着电子屏幕,计算着时间,计算着各种数据。 不一会儿,滴滴滴的声音响起,却是参谋部计算出了最佳的射击距离,射击阵位。 陈飞看了一眼那个数据,满意地点了点头,计算应该就没有问题,参谋部的这些小伙子还是很不错的,沉吟片刻,他按下送话器:“洞两呼叫拐三拐四拐五,听到请回答!” “拐三收到!” “拐四收到!” “拐五收到!” 三个坦克连的连长相继回答。 “拐三进入一号攻击区,拐四二号攻击区,拐五,你们三号攻击区!” “明白,拐三一号攻击区!” “拐四二号攻击区,明白!” “拐五三号攻击区,明白!” 刹那,三个坦克连各自调整方向,朝着自己的攻击阵地开了过去。 接下来,101营的三个坦克连要用曲射火力对蓝军发起打击了。 坦克的大炮非常凶勐,但它有一个重大的缺点,这门炮一般打不远!只能平射,不能曲射,或者是曲射能力很弱。 但是,101营已经打破了这一困局。 以前他们就让老旧的轻型坦克曲射攻击远距离目标,效果不错。 之后,他们换装了最为先进的主战坦克,更换了更为先进的观瞄系统,他们的曲射功力更加炉火纯青! 现实中,大多数坦克其实也具备一定攻击远距离目标的曲射能力,但这不是坦克主要的射击方式。 百分之九十九的坦克通常依靠直瞄方式,攻击视距内的目标。 当然,历史上,许多坦克都搞过简单的曲射攻击,他们的瞄准火控系统基本都配有简单的曲射射表。它可以粗略的完成对远距离目标的曲射攻击,但精确度相对较低。 我军的许多坦克,例如59坦克,也有这一曲射射表,可以直接进行曲射攻击。 在国际上,美军坦克曾在固定的阵地上,将坦克安排在斜坡提高火炮仰角,以提高曲射的射程,为步兵提供远距离支援。 老毛子的车-尘-战-争-中,也利用类似59式坦克的坦克炮进行曲射火力支援。 我军也一直保持了用坦克进行曲射间瞄射击的训练。 一个着名战例是,在自-卫-反-击-战-中,62式轻型坦克使用其85毫米火炮,实施了曲射火力支援。 但这些只依靠非常简单的曲射间瞄射表的方法,射击精度有限,并不能解决坦克无法准确攻击远距离目标的问题。 所以,101营在这方面发起了攻关,从理论、技术、以及实践三个方面同时发起研究。 为此,陈飞还专门跑了一趟军工厂,把里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请到了101,经过了近半年的攻关,101营的99A主战坦克式坦克全部加装了专门的间瞄系统,这个系统结合了北斗导航定位、火控信息互联等技术。经过这一番改造,101营的坦克,最远可攻击二十公里外的目标。 兵工厂的专家本来想用一辆专用的观瞄侦察车来给坦克校准,但陈飞否决了,他要求兵工厂的专家帮忙开发一套用无人机进行观瞄的系统,如此,无人机可以通过这一间瞄信息系统,将收集的目标信息传输给坦克,并由后者对目标进行曲射攻击。 这就解决了坦克曲射最大的问题:坦克可以曲射,但坦克自己没有探测超视距目标的能力,经常看不见需要曲射攻击的目标。 据称101营的曲射计算系统,坦克能够半自动完成目标信息储存、自动解算、信息交换等功能。如果配合使用了空炸引信的高爆榴弹,101的坦克可以准确的向目标战车发射可以在其上方最佳高度炸开的炮弹,从而最有效的实施毁伤。 毫不夸张地说,101营这种全新的坦克曲射技术,已经位于世界前列! 至于全国,那绝对领先。 今天101营的坦克,就要学老美,把坦克开到具有一定坡度的斜面上,然后再用最大仰角,配合全球最为先进的观瞄系统,对蓝军实施打击。 战车隆隆,快速驶向了各自站位。 “洞两,拐三就位!” “洞两收到。” “报告洞两,拐四就位,完毕!” “洞两收到!” “报告,拐五就位。” “洞两收到!” 陈飞扭头,呼的一声吐了口气,同时看向了电子屏幕,此时,屏幕上显示,直升机中队已经马上进入攻击阵位了,而火炮部队也已经就位。 很快,齐桓的声音传来:“各单位报告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