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少年(2 / 2)
三月初三,枹罕县郊外的小溪边,有不少游玩的士人,为流杯曲水之饮。 这个风俗不知因何而起。 最靠谱的说法是,汉时“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而三曰俱亡,一村以为怪,乃相携之水滨盥洗,遂因流水以滥觞,曲水起于此。” 这个节日,应该是文人雅士力推的。因为好玩,一些百姓也参与了进来。但总体而言还是不温不火,比不上其他节日,主要是才子佳人们在玩。 此时枹罕县郊外玩这个的就是这类人。只见仕女们掩嘴轻笑,脸蛋通红,让高崇龟、高崇年兄弟都看花了眼。 “陇右这般歌舞升平,我都怀疑西边是不是在打仗了。”高崇龟收回了目光,拿刀鞘敲了敲马车厢,道:“看到这车补给,我确信西边还在打仗。” “将军何出此言?”渭州夫子张大通叹道:“我也是陇右人,不还是被官府征发了,跟着你们一起西行?” 一众宫廷卫士们听了大笑,纷纷说他倒霉。临时加了一些渭州进贡的货物,发往高昌,因缺人手,临时征发了百人,张大通就被选上了。 “其实我还算运气好的。”张大通又道:“去年有人从高昌回来,说往西边转运物资的时候,有人抄捷道,过大流沙海,数百人迷了路,一个都没回来。最后被找到时,人畜皆已倒毙多日,可惨了。” “还有这事?”高崇龟一惊,道:“陇右转运资粮的夫子多么?” “怎么不多?”张大通说道:“从秦州开始,一直到鄯州,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派人了。圣人这场西征,打的就是陇右、河西二道三十年积存下来的钱粮。咱们十几个州的土团乡夫,固然不用上阵冲杀了,可也不容易啊。高昌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咱们拼死拼活送过去的,累死、渴死在路上的,不知道多少。每个县都有回不来的人,真的惨。” 此话一出,队伍里另外一些人为之色变。 看他们的年纪,多在十七八岁之间,最大的也不过二十出头。 再看他们的装束,其实还不错,衣衫都挺新的,还带着大大小小的包袱,里面鼓鼓囊囊的,不知道塞的什么东西。 “高昌这么缺粮?”一长满络腮胡子的“少年”问道。 “怎么不缺?那么多兵马,人吃马嚼的,高昌又不是啥富裕地方,说不定还不如河州呢,如何养得起这么多不事生产的武夫?”张大通反问道。 “苦也!”旁边一人跺了跺脚,叹道:“咱们这一去,岂不是要吃土?早知这样,还不如留在洛阳呢。” “年都没过就上路,好歹让我过年吃顿好的再走啊。这下好了,去了吃土,日子难过了。” “瞧你们那怂样。没吃的就去抢蕃人的牛羊,怕什么?” “十万大军都没你聪明?他们没抢到,凭什么你能抢到?” “杞人忧天。朝廷既送我们上路了,去了那边,难道还能少一口吃食?” “希望多少有点能果腹的东西吧。实在不行,就去问赵王讨食吃,咱们都是他的人,不能不管啊。” 高崇龟兄弟对视了眼,心中有数,这一路上估计要吃苦了。 他们这支队伍的构成十分复杂,既有宫廷卫士,也有医官、工匠之类,但人数最多的,还是一批来自河南府的少年,约千人,多为自小习武的禁军、州兵家庭子弟。 甚至还有一批陕州院中训练了五年的新兵。他们已经放弃进入禁军的想法了,实在等不及,于是便往西域一行,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在赵王麾下闯出什么名堂。 当这会听到西域的困难之后,人人忧愁上脸,再无之前的轻松。 “嘿,原来你们比我更苦。”张大通闻言笑了笑,不顾那些人脸上渐渐浮现的怒容,缺根筋地继续说道:“听回来的人说,去年圣人还在高昌挖沟种地呢。哈哈,连圣人都要这样,你们去了能有什么好事?” 高崇龟推了张大通一把,道:“别在这杵着了,去后面帮着修车。” “可我不会修车啊……”张大通奇道。 “滚!”高崇年斥了一句。 张大通见他发怒,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