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0章 匈奴大患(5000)(1 / 3)

加入书签

“啊?”赵虎懵了,这什么情况,这可是仙师啊?陛下对仙师就没有一点敬畏之心吗?见面就要杀头?这也太凶残了吧! 天星道人也有点懵,自己还什么都没做呢?这皇帝就要杀自己,难道她真难看破自己的伪装不成? 殿上群臣,更是瞠目结舌,不知道天星道人是哪里惹到了赵韵。 张北辰听闻,倒是松了口气,看来天星道人这次是撞到铁板上了。 左右的侍卫连忙上前,要把天星道人抓住拖下去斩首。 天星道人试图反抗,皇宫中的高手一同上前,利用自身实力和大赵国运将其镇压。 天星道人被困住,他也不生气,而是哈哈大笑,说道:“赵韵,你以为杀了贫道,你的皇朝就能长治久安吗?” “你弑父的罪名已经被上天记住,这报应迟早会显现在你儿子身上。你将会和你的父王一样,以同样的方式死去!这便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将他车裂!”赵韵寒声说道,她确实被天星道人激怒了。 【行刑官将天星道人车裂,天星道人死之时,黑天冲天,天空上隐约出现一张人脸怒容。民间有传言,赵韵杀了仙师,惹恼了上天,上天将会降下惩罚。】 对于民间的流言,赵韵选择强行镇压。 什么妖道的鬼话,她根本不信。 但天星道人的话倒是提醒了她。 她的孩儿赵坚已经长大成长,是时候培养他,让他拥有做储君的能力。 【你打算培养赵坚为储君,你准备以这样的方式培养他。】 【选择一:让他去担任县令,从地方官做起,考察能力。】 【选择二:寻找名师在宫廷中进行教导。】 【选择三:让他带兵打仗,在战争中磨练能力。】 赵韵心想,以后大赵帝国面临最大的威胁便是北方的匈奴,匈奴王冒泰如今已经统一了草原,建立匈奴帝国。 如果赵坚要继位,就一定要有领军的才能。 于是她选择让赵坚去军中培养。 这个模拟时空内,张北辰也花费了不少时间培养赵坚。综合来说,赵坚的各项属性也很强,如果顺利成长,足以继承皇位。 【你任命信南为征南将军,领军五十万,前往南方征服南蛮诸国,任命赵坚为裨将,随军出征。】 …… 对于赵韵要培养赵坚,张北辰没有丝毫意见。这孩子要是一直放在宫廷里,难免又会养出一个逆子。 张北辰这时候正在考虑一个问题,如何应对匈奴。 匈奴王对大赵帝国十分眼红,匈奴各部落虽然统一了,但他们的生活水平大不如中原地区。 居无定所,食不果腹,是很多匈奴人的常态。 而富饶的中原沃土,匈奴人做梦都想得到! 这一次,而匈奴王又有“兽神”的帮助,军事实力强大。如果是在草原上打仗,匈奴军的实力比大赵的军队要强悍的多! 现在,似乎可以应对匈奴的办法并不多。 赵国朝堂上,群臣也在讨论这个问题。 肥见提议道:“陛下,臣以为可以将我赵国、燕国和秦国的旧长城进行修缮,征集民夫将它们连接在一起,这样以来,便能在北方建造一条万里长城,抵御匈奴的入侵!” 赵韵知道,嬴尹人用过这个办法,确实有效果。可也正因为修建长城,耗时耗力,引得百姓不满,成为了后期大秦危机的导火索之一。 她有些不满,说道:“为何我大赵要去防御匈奴人?我大赵就不能主动出击,杀进草原吗?” 肥见说道:“陛下,我军在草原上与匈奴作战,向来是败多胜少。而且北方荒芜,军队需要长期补给。出动十万人的军队,消耗的粮草,需要的劳动力,都是正常出征的数倍以上!得不偿失!” 赵韵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她询问张北辰:“镇国公有什么想法?” 张北辰思索一番后说道:“修缮长城并无问题,主动出击也不能放弃!” “臣以为应该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迁徙民众前往北方开垦,筑城。等时机成熟,便杀进草原,灭掉匈奴帝国!” 赵韵满意道:“还是镇国公的话朕喜欢听!那此事就交给镇国公了,训练骑兵,以待时机,出征草原!” …… 张北辰开始训练骑兵,上一次出征匈奴的经验告诉他,攻打匈奴,兵在精而不在多。 茫茫草原,便是带上百万步兵,进去后也只能抓瞎。而且匈奴又没有什么城池可以攻打,这么多人去了草原就是白白浪费人力和物力。 精骑如果能有十万,便能和匈奴一战,如果能有二十万,便能主动攻击匈奴,要是有更多,就有机会灭掉匈奴! 张北辰想要的精骑,不仅限于秦国黑骑、楚国霸王军那种程度!他要更强! 【你向全国征集身强体壮的青壮年,并设置了层层考核,百里挑一选拔人才,一共选拔到三万将士。】 “爹,我也要参加你的军队!”赵阳提出请求,他从小跟着嬴尹人学了许多兵法,骑术,对此非常喜爱。 “这可不是儿戏,如果从军,以后在军中一切事情都要按照军法执行。军中生活艰苦,可没有帝都这样的环境!”张北辰提醒道。 “爹不是说过吗?好男儿志在四方!”张阳不服输,说道:“爹能征战四方,孩儿也要向爹一样!” “好,你如果能通过选拔,为父便让你从军!”张北辰许诺道。 【张阳有了目标,日夜勤练,他身体素质远超常人,机智勇敢,顺利通过了选拔。】 【你开始训练这三万将士骑术、骑兵阵法、武艺、兵法等内容,给他们发放充足的军饷,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在考核中慢慢淘汰弱者,三年后,这支骑兵只剩下两万人。】 【你带领这两万精兵,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