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7章 明朝时期的蒙古草原形势(2 / 2)

加入书签

令、抚慰百姓。

“宣慰司”的行政长官叫“宣慰使”或“宣抚使”,由当地土司担任并世袭,而朝廷一般不驻军、不收税,也不干涉其内部事务。可见,“宣慰司”是明朝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羁縻机构”,与唐朝的“都护府”有很大不同。

但是,“各宣慰使”的交替必须得到朝廷的册封赐印,否则不能生效,并且朝廷有权任命新的宣慰使。因此,明朝的“各宣慰司”仍然被认为是明朝疆域,哪怕是设立在南阳诸岛和中南半岛的“宣慰司”也是官府。

比如,西元1444年,明朝将西南边陲各“宣慰司”整合为“三宣六慰”。“三宣”指南甸、干崖、陇川,三个宣抚司,“六慰”指是车里、缅甸、木邦、八百大甸、孟养、老挝,六个“宣慰司”,都超出后世的国界线了。

“三宣六慰”全部位于明朝西南陆地边疆,对巩固边陲安全及稳定起到了很大作用。而远在南洋之滨的“旧港宣慰司”,则体现出来的则是,明朝乃至整个古代中国经略海外属地的“巅峰时刻”,很值得后人敬仰。

但是,以爪哇岛为核心的“满者伯夷”王国在打败了少量的元朝驻军后就信心大振,于是不断攻击苏门答腊岛上的“三佛齐”王国残余势力,并最终在西元1397年将其彻底灭亡。

不过,“满者伯夷”王国并没有在苏门答腊岛建立起稳固统治,因为岛上因战争而陷入一片混乱,并且当地的华人纷纷涌向旧港(巨港)避难。而元末明初的战乱使更多华人下南洋,使旧港等地的华人数量大增。于是,一些华人武装力量趁势而起。他们亦商亦盗,拥有不弱的海上武力,实际控制着旧港。

这些海外华人势力与“满者伯夷”王国时和时战,实际上已经与独立的王国无异,最多表面称一下臣。

后来,随着大批阿拉伯商人和移民来到印尼群岛,伊斯兰教也开始传播开来,而以商业为主的旧港华人也受到了影响,比如旧港一支华人武装力量的首领“施进卿”就信仰了伊斯兰教,成为是一名“回教徒”。

不过,明朝在永乐皇帝朱棣的铁腕治理下,国力进入了鼎盛期。于是,为了向海外万邦宣示大明已经取代蒙元成为中华正朔,以及弘扬大明的繁荣昌盛,从西元1405年6月起,明成祖朱棣便派遣“三保马太监”郑和率船队下西洋。这里的“西洋”是指“南洋”以西的“印度洋””,但后来的远航却穿过“大西洋”到达了美洲。

郑和的船队有240多艘船只,不仅配备了2.7万名水手和士兵,还满载着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用来赏赐和贸易。据现代考证,郑和船队中最大船只的排水量达到2000-3000吨,创下中国及世界古代航海史之最,而欧洲大航海时代所用的远洋船普遍只有几百吨排水量,技术上相当于中国唐朝前的水平。

虽然郑和船队的规模空前庞大,但仍需要中途补给淡水和食物,最好的补给站正是散布在南洋各处的华人聚居区,而“旧港”便是其中之一。因“旧港”正好处于航线的关键位置且地方宽阔,适合设立“宣慰司”。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小说。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愿《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说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与感悟!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欢迎阅读我的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