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准备平辽(2 / 3)
子”这个规矩确实是从“中国老家”带过来的,而且施二姐继位后,延续了施进卿的治理办法,保持了“旧港”社会的稳定,因此已经得到了当地华人百姓们的信服。 施济孙作为儿子,不甘心失去继承权,这才隐瞒实情向朝廷讨封,企图借助明朝的权威以夺取“宣慰使”之位。没想到,朝廷虽然被他所蒙蔽,却派郑和前来册封,可见明廷还是颇为重视“旧港宣慰司”的。 “传女不传子”虽然与通常规矩不合,但明朝对各“宣慰司”的基本政策是尊重当地风俗。因此,郑和认为由施二姐接任符合当地风俗和朝廷政策,于是重新册封新一任“旧港宣慰使”为施二姐。 此举得到旧港众人的热烈拥护,而阴谋败露的施济孙则流亡海外,再也没有回返旧港,还怕明朝官府追责其“犯欺君之罪”并将其杀头。由此看来,“旧港宣慰使”这个职位只有得到明朝的册封,才算名正言顺。 施进卿家族虽向明朝和满者伯夷两方同时称臣,但无论从官方还是民间心理层面,都把自己看作是明朝子民,应该得到明廷的认可。至于“施家”为何执意向“满者伯夷”称臣纳贡,原因是對方實力強且離得近。 由于明朝离自己太远,一旦与敌人打起仗来,明朝军队肯定不能及时赶到解围。而“满者伯夷”这个“邻居”不仅离得太近,而且还不讲武德,敢四处出击,实力又强,打不过它就治好顺从它,否则隨時會被灭。 值得一提的是,施进卿与郑和都是回教徒,对伊斯兰教在旧港的传播也有一定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一些当地华人也开始改信伊斯兰教,成为了华人与回教徒团体之间的桥梁,这有利于增进“旧港”的繁荣。 施进卿、施二姐父女按照中国传统模式治理“旧港”,兴农助商,传播儒学,积极发展与大明及周边地区的经贸文化往来。当时,“旧港”的占地面积比现在后世“巨港”的400平方公里更大一些,而且华人也占当地人口的绝大多数,。尽管也有不少土著居民,但两者之间长期和睦相处,使旧港成为南洋有名的商埠。 只要有郑和船队存在,“旧港”等地的华人就可以得到来自“母邦”的支持,不用担心被欺负。不过,“满者伯夷”对旧港一直怀有野心,但碍于大明的强大,只能暂时压抑住这种野心。然而,到了西元1431年,也就是郑和的第七次下西洋,终于完成了他生命中最后一次大航海。这也是古代中国海外经略的最后绝唱! 西元1433年4月,郑和在返航途中去世,7月船队回到南京,而古代中国的官方远洋船队便从此消失。 明朝终止下西洋活动的原因,传统看法是“糜费国库”,加重了国家和百姓的负担。但也有人认为郑和船队代表朝廷垄断了海外贸易,使一部分沿海地方官员和大商人联合抗争,或因北方军事压力过大导致。 失去了明朝这个“大靠山”,“旧港宣慰司”的生存立刻变得艰难起来,因“满者伯夷”的野心愈发暴露了。 又经过十数年的斗争,面对咄咄逼人的满者伯夷王国,第二任“旧港宣慰使”施二姐不得不顺应现实,在1440年接受“满者伯夷”的完全统治,这意味着“旧港宣慰司”走到了终点,而明朝也失去唯一海外领地。 “满者伯夷”王国派来的官吏要求旧港华人解除武装、交纳税款,允许华人保持一定的自治权力,使旧港的繁荣得以延续。有史料称,“旧港宣慰司”被废后,施二姐被“满者伯夷”派往爪哇岛管理其他华人团体。 这证明“旧港宣慰司”应该是和平结束的,但明朝对此却没有任何表示,毕竟既然放弃了“远洋船队”,便只能任凭这个孤悬海外的“飞地”自生自灭了。然而,吞并“旧港”的“满者伯夷”王国很快遭到了同样的厄运。 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使印尼群岛崛起了多个“苏丹国”,并在西元15世纪末,联合起来灭亡了信仰印度教的“满者伯夷”王国。因此,包括“旧港”在内的印尼群岛也基本完成伊斯兰化,将当地华人变成回教徒。 虽然越来越多的旧港华人转信伊斯兰教,并渐渐与当地人融合,但也有不少人保留着中国传统风俗。 到了西元17世纪,“红毛鬼”荷兰人用武力占领了“旧港”,将其作为殖民印尼群岛的重要据点,并改名为“巨港”。当时,明朝的国力衰退,恰逢缅甸东吁王朝兴起,将西南边陲的“三宣六慰”大半吞并。南甸、干崖、陇川,三个宣抚司历经明、清两代,一直延续至1940年,最长寿的车里宣慰司要到1956年才被废除。 如今的巨港,是印尼第四大商埠和十大港口之一,货物年吞吐量超千万吨。西元2018年,“巨港”与雅加达联合举办过亚运会。而这些成就,与“旧港宣慰司”华人建设的商业基础密不可分。 直到现在,“巨港”仍然是印尼华裔最多的城市之一,保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