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38 章 盛世来11(3 / 6)

加入书签

br> 燕先梅、李老、黎川:“……”

顾璋一通搅和,直接把原本有些气愤和锋芒的气氛搅和散,成功把所有的火力都吸引到自己身上。

怎么会有这么厚颜之人?!

也只有燕先梅身经百战,很快就无奈摇摇头,直接说起了自己的困扰。

上地理课的时候,学生们明显没有那么深的探究和钻研精神。

与做农具的物理,顾璋所教授的农学,对化学感兴趣的荆苍等医者相比,学地理的学生随意许多,即使燕先梅讲得不错,见识极广,但是大多数学生似乎只当作故事来听,开阔眼界。

会发出惊叹“原来还有这样的地方”,也会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发出疑问,但更多的就没有了。

顾璋摩挲下巴:“这好办!”

顾璋毫不藏私地现场教学:“一看您就不会画饼。”

燕先梅好奇:“何谓画饼?”

顾璋叭叭开始讲了:“就是给个目标和好处,在前头吸引人,您想想望梅止渴,就是这个道理,还有一个更形象的,骑驴的人在驴眼前吊一根胡萝卜,这样驴就会为了吃到胡萝卜,哼哧哼哧向前赶路了!”

燕先梅:“……”

黎川:“……”

李老尚书:“……”

好好的一个树立远大目标的好事,怎么一到顾瑶光嘴里,就变味了呢?

燕先梅轻咳两声,然后道:“你先说说。”

顾璋凑到燕先梅身边去,十分热情地给他分析,为他出主意:“您仔细想一想,学好地理用处可大得很,您要告诉他们啊!”

“比如人文发展、气象变化,各地的水质、岩石、土壤,地理几乎涉及方方面面,我甚至觉得,当官的最需要补这门课。”

谁都知道,现在官员都讲究外任,不留在原籍。去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首先就要了解当地情况。

顾璋道:“研究过地理,就能知道各种自然现象出现的原因,能想到解决的办法,还能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农耕的安排和指导,对当地环境和文化风俗,甚至在安排城池布局和规划的时候,都有很大的作用。”

太多太多了,顾璋觉得自己一个不那么喜欢这门学问的人,都能随口说出这么多,这门课绝对是重要的。

燕先梅越听眼睛越亮,有种自己都说不出为什么会喜欢这门学问,却被懂自己的人一语道破的惊喜,像是狠狠戳中了他的心。

“没错,这绝对是一门博大精深,不输于其它几门的学问!”燕先梅斩钉截铁地说。

难怪他甚爱之。

顾璋也点点头,给他出主意:“所

以您就按照这个,

♒(格?格党文学)_♒,

这样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了。”

不知为什么,一听画饼这个词,原本心情激昂的燕先梅,就有些哭笑不得,觉得太朴素直白,大胆直接。

李老也下意识皱眉,简直……简直有辱斯文!

做学问的事,怎么能说得像是贪嘴馋吃一般?

顾璋想了想自己的计划,又道:“内部动力有了,咱再来个双保险,我给安排个外部驱动任务,让他们做自己家乡的地理气候大报告。”

顾璋想了想,标准的、科学的按照当地现状,县志的记载,整理当地的情况,这绝对是一份宝贵的资料,也能很好的应用于全国粮食增产。

他拍板道:“第二学期会有外出巡游,遍访各地的实践课程,哪个地方的地理报告做得最好,咱们就将目的地定在哪个都府。”顾璋想了想,又补充,“就取前五名,要是有同地的就往后顺延。”

这个方法一说出来,几人都齐齐看向顾璋。

这方法可真是绝了,不说能影响所有人,但是起码有80%的人,会为了这份地理大报告,浴血奋战,苦学地理。

这可是顾璋亲自带队去当地啊,粮食增产岂不是妥妥的?

谁不想自己的家乡好?即使对农学不感兴趣,但是自己的家人、朋友、根都在那里。

往绝了说,即使对家乡没太深厚的感情,但是能做成的人,成功争取到了这个机会,把顾农神带回家乡,简直是家乡的英雄,多有面子啊!

载誉而归,十里八乡都将有他的名字,甚至族谱上都要用不少笔墨狠狠的记上一笔——是某家某某某,在某年某月突破千难万险,打败了数百人,将顾农神带回家乡,使得家乡增产数倍,粮仓丰裕,再无饿死之人。

随着族谱、县志、各种传记流传后世,祖祖辈辈都记得这个事。

这是多大的荣誉啊!

比多少人成名后都喜欢做的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