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2 / 4)
生在长安,打小是上蹿下跳的孩子王,对这座城熟门熟路。 几人没吃晚膳,填饱肚子是当务之急,由孟轲领路,来到一家元宵店。 店虽不大,聚集的客人却是众多,好几个戴着形状古怪的面具,很惹人注意。 见施云声打量,施黛解释:“戴面具是上元节的传统。你感兴趣的话,待会儿我们去挑几个——狐狸,狼,昆仑奴什么的。” 她记得以前看过的古装剧里,常有男女主在灯会上互揭面具的镜头。 施黛没打算戴。 她得留着一张嘴来胡吃海喝。 元宵很快端上桌,热气腾腾,轻烟缭绕。 圆滚滚的白胖子在碗中浮浮沉沉,个大均匀,憨态可掬。 送进嘴里,皮薄馅多,施云声一口吞掉。 “味道很好吧?” 孟轲眼带得意:“这是我小时候就有的铺子,百年老店,长安一绝。” 她说罢扭头:“白砚觉得如何?” 江白砚:“口味极佳,多谢夫人。” 叫夫人实在生疏。 孟轲纠正:“是师娘。” 唇边抿出浅淡一抹笑,江白砚道:“师娘。” 纯然无害,安静乖巧。 施黛给怀里的阿狸喂了口元宵,瞧他一眼。 在她看来,江白砚很厉害。 从小家破人亡,又被邪修当作替傀,连正常的欢愉都感受不到 。这样的境遇放在别人身上,铁定要成极端反社会人格。 江白砚情绪稳定,除了偶尔往他自己身上捅刀子,始终温温柔柔,不见丝毫阴郁之意。 想到这里,施黛心头一动。 他现在,还会做自毁的事吗? 她走了下神,忽然听身后一阵喧闹。 “来了。” 孟轲搓搓掌心:“店里的猜灯谜。” 施黛顺势望去,几个红艳艳的灯笼在墙头依次挂起。店老板抬臂轻拉,第一个灯笼下方展开一张红纸。 纸上用遒劲有力的字迹写下几个大字: 【小白人着黄衣,腰弯弯甜如蜜】。 施黛:…… 沈流霜:…… 长时间的沉默。 不约而同地,桌前几双眼睛默默挪开,落在那道小小的明黄身影上。 正弯腰低头吃元宵的施云声:? 隐约意识到什么,施云声抬起眼,看清红纸上内容的瞬间,听一名食客扬声道:“我知道,是香蕉!” 施云声:? 你们才是香蕉! 店老板慈眉善目:“答对了。正是蕉子。” 话音落,扯开第二个灯笼下的字条。 灯谜难度逐渐增加,从最初的多人秒答,到后来的全体食客抓耳挠腮。 唯有一人是例外。 一片寂静里,施敬承清润的喉音稳稳落地:“此字乃‘鲜’。” 孟轲兴致颇足:“好样的!再来再来。” 施敬承颔首,扬起嘴角。 待又一个灯笼打开,不等旁人看清谜面,施敬承已道:“此物为‘蛇’。” 孟轲给他喂一口元宵:“为何是蛇?” 施敬承乖乖咽下,不再继续答谜,耐心为她解释谜底。 施云声:…… 这是他爹?他怎么觉着见到一只在他娘面前开屏的孔雀。 “厉害吧?” 施黛小声:“听娘说,爹是猜灯谜的天才,天赋冠绝长安城。” 用孟轲曾经的原话来讲,是“上元节一霸”。 施敬承着青衫,一副儒雅文人的打扮,之后接连解开几道最难的灯谜,引得食客们连连叹服。 客人不知他是鼎鼎大名的镇厄司指挥使,其中几个闲来无事,笑着搭讪。 施敬承倒也没架子,和孟轲一道,与陌生人相谈甚欢。 吃完一碗元宵,浑身被热意填满,驱散冬夜严寒。 离开元宵铺子,天色趋于昏黑。出门正对面,是一家衣庄。 施黛提议:“去衣庄看看吧?” 她笑了笑,轻快补充:“新年新气象嘛。” 衣庄名为“子衿阁”,在长安小有名气。 踏入门内,夜风被阻隔在外,施黛饶有兴致环视一圈。 衣匣里的新衣裳还没穿遍,其实她对衣庄兴趣不大。 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