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刘备不会忽视自己的家族(1 / 2)
整个刘氏家族上一位能拿得出手的人物还是刘备的爷爷刘雄。
刘雄之后,刘氏家族的政治资源也差不多耗尽了,再也无力和其他涿郡大家族对抗。
没成想刘备居然凭借自己的本事拿到了这个珍贵的孝廉名额。
整个过程四平八稳,没什么波澜。
硬是要说有什么波澜的话,大概就是刘氏宗族的族长刘晖在刘备成为孝廉之后率领诸多族人亲自来到了刘备的家里拜见刘备,向他献上诚挚的恭贺,并且表忠心。
涿郡涿县刘氏一定紧紧团结在以刘备为中心的指挥集团周边,一定听从刘备的命令,绝不搞阳奉阴违之类的事情,等等等等。
那姿态是做得很够。
涿郡涿县刘氏宗族在刘备从雒阳返回涿县以及公孙瓒就任涿县县令之后,基本上就是刘备主导的。
一个宗族族长看似很有面子,但是一县之地,说得上话的还是县令,县令看似官职不高,但对于一县之地的民众来说,无异于皇帝。
而当时的情况下,整个刘氏宗族只有刘备能在公孙瓒面前说上话,还能为刘氏宗族争取到一些利益,于是在刘勃的支持下,刘备成为了实际上的话事人。
宗族族长刘晖性格懦弱,庸碌无能,且年老无力,根本不能和强势的刘备相提并论。
于是每次宗族聚会的时候,都是刘备主持发言,做各种关于家族事务的安排,而刘晖唯唯诺诺。
两人年龄相差很大,给人的观感相当奇怪。
刘备当然不会记恨这个在起步阶段没有帮过他多少的宗族,准确的说,这个宗族对当时的他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宗族也的确是个人在这个时代最好的保护伞,刘备母子能得到织席贩履的商业份额,当时也还是刘氏宗族主持分配的。
在这个出身都要追究宗族的时代,只要有头有脸的,都是离不开家族存在的。
所以刘氏家族里要是真的能提拔出一些人才,刘备当然也不会小气吝啬。
宗族出身的自己人天然就有一层忠诚属性,与外姓人终究不同,所以很早以前就和刘备关系不错的刘勃的儿子刘惠刘德然就是刘备在刘氏宗族里刻意培养的一号人物。
以他为代表,刘氏宗族新生代里面,倒也有三五个年轻人被刘备纳入自己的私人武装集团中进行历练,假以时日若真的有才能,倒也可以提拔起来,成为自己的臂助。
时间就那么一天天的流逝,刘备按部就班过自己的日子。
等到八月初,雒阳朝廷诏令送到,要求刘备尽快启程前往雒阳参加公府复试。
接到诏令之后,刘备心头的一块大石头算是落地了,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他离开之后的一系列安排。
既然要去雒阳,身边不能没有亲近的人,家里也不能不留下可靠的人看家。
一番商讨之后,刘备决定留下简雍、关羽和季建看家,负责自家的事务,自己不在的时候,简雍为全权负责人。
又请族中最亲近的刘勃作为自己在家族里的代言人,掌管家族事务。
而刘备本人则决定带上张飞和刘惠这两个核心成员,还有刘勇、刘晟两个比较悍勇的刘氏宗族年轻人,五人一起前往雒阳。
雒阳需要经营,自家基业更要经营,在未来的乱世中,一支精锐且忠诚的武装队伍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能力更强、更加谨慎的简雍、关羽和季建就被刘备留在了涿县老家看家,继续积累粮食、财货,用卢植传授的兵法以军队的标准训练自己的私人武装等等。
这些私人武装一概出身被刘备拯救的幽州、冀州流民,有这层关系在,忠诚度有最起码的保证。
另外,他们还被刘备在山寨中传授基础读写技能,定时定量有食物供给,被安排轮换着去庄园里进行农业生产,轮换着接受军事训练,实际上属于半脱产军事武装人员。
刘备跟着卢植学习了兵法和驭下之道以后,开始按照军队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正规管理。
他去掉了街头霸王时期寨子里满是江湖气息的管理模式,开始走正规路线,就把这些私人武装当作军队来建设,按着大学生军训的内容搞最初的军训。
还真别小瞧军训,军训绝对是个好东西,站军姿走正步啥的看起来没啥用,可那还真是正儿八经的军人入门。
只不过大多数时候军训的规章制度没有严格执行,真严格按照军训规章制度执行,只需要三五个月,那人立马就不一样了。
之后刘备还设下了一系列的规矩,定下刘氏自己的军规军法,在寨子里设置军法官,严格管理纪律,严格规范他们的生活模式,统一制服等等。
与此同时,刘备还缓缓提高他们的物质待遇,定时定量发放兵饷,还会给他们的家人发放补贴,确保他们的衣食供给没有缺失。
且刘备只要有空,就会亲自给每个人发放兵饷,他们的家人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