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二百六十三 凉州的拳头产品(1 / 2)

加入书签

经过过滤杂质煮出来的盐对于当前整个大汉各种品质各种产地的盐都是一种降维打击。

只要摊子铺得够大,使之成为凉州的拳头产品,将来贩售全国、西域也未可知。

不过若要把摊子铺开到这个地步,刘备一个人显然还是兜不住,除非他是皇帝。

就算是皇帝,估计也要和朝中各大势力稍微合作一下,除非是朱元璋、雍正那种特别集权特别有威望的皇帝,否则一个人也是兜不住的。

以刘备目前的状态,想要操持这个产业,显然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是他需要一定数量的合作伙伴,需要依靠这个技术结成一个实力强大、“威加海内”的利益集团,将一部分利益分润出去,换来一部分人的齐心协力,一起把这个利益给兜住,把原有的旧的食盐利益集团给干垮掉,把这个“食盐舒适圈”给抢过来,请原主人走出去,然后他自己走进去。

这或许是在困局当中走出去的最好方式。

说干就干,刘备从来就是个实干派,他立刻开始折腾过滤用具。

至于该用什么来过滤,他正好知道。

因为学生时代,老师曾经让他们自制过过滤工具带去做实验,后面还用坩埚煮过盐水,不停的搅拌搅拌搅拌,让他们看盐析出的过程。

对于相对枯燥的课堂刷题时代来说,能到实验室里面操作几堂课的化学实验还是很有意思的,所以虽然过去很久,当时的记忆还留存着。

过滤盐水,需要活性炭,需要沙子,好像是细沙和粗砂都要有,还要分个几层。

活性炭的工业弄法刘备不知道,做实验用的活性炭那是老师提供的,但是老师提过一嘴,用木柴烧个半半拉拉然后闷灭,后面碾碎,效果差不多。

于是刘备让部下去弄来细沙和粗砂,自己在百忙之中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在府中后院亲自操作活性炭的制作,搞了一包,然后取出自己日常吃用的粗盐,尝了一点点。

嗯,涩涩的味道,不好吃,里头显然有着各种杂质。

他把这些粗盐溶到水里,得到粗盐水,然后找来一个瓦罐,把底敲掉,用一块布把底兜住,用绳子系紧,然后往里面先后倒上细沙、活性炭和粗砂。

一个简易的过滤器也算是制作完成,他再把粗盐水倒进去,看着过滤之后的盐水从罐子底部过滤出来,最后得到一罐子过滤之后的盐水。

接下来就是生火煮水,然后缓缓搅拌,等待盐的析出。

结果是成功的。

盐粒析出之后,刘备挑出一部分送到嘴里尝了尝,大喜过望。

不涩了,之前那种明显的涩涩的味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较为纯粹的咸味,或许还有一些杂质没有过滤干净,但是就他这条东汉末年的舌头的实际感觉,他已经吃不出来什么苦涩的味道了。

美得很!

美中不足的就是最后搅拌的时候瓦罐被烧裂开了,一部分盐粒掉到了地上,让他心疼不已。

还是要用煮盐专用的盐盆才行,刘备见过那种盐盆,有铜制的,也有铁制的,很大,很耐用。

但是不管怎么说,过滤算是成功的,这种品质的盐足以吊打目前市场上全部种类的盐,刘宏作为皇帝吃的盐都未必有刘备现在吃的这种盐质量好。

绝对的凉州拳头产品,对人们的身体也有好处。

反正折腾出这种盐之后,刘备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着想,是不会再去吃过去的那些盐了,同时他也会安排他的部下们以最快的速度吃上这种相对干净的盐,而不会去吃旧有的盐了。

至于大规模生产的事情,难度也不会很大,采盐、煮盐的工艺其实这个时代已经有了,无非是增加一个过滤的工序。

如此生产出来的盐在较短的时间内席卷三辅之地和三河之地并不是难题,拿下这两个市场,就有进一步开拓全国市场的可能性了。

当然,在这方面刘备没有冒进,没觉得手里有技术就万事大吉。

和蒲桃酒一样,虽然产品是好产品,但是在这个时代想要操持商业成功不是简单的事情,里头有很多值得考究的门道。

技术是一回事,人际往来是一回事,政治又是一回事。

成功的商人,三者缺一不可。

刘备过去最多只操持过一郡之内的商务,范围一旦扩大,情况必然不同,于是刘备决定找个专业的有跨多区域经商经验的商人来打听一下具体情况。

这样的人选并不太多,还要可靠,人选就更少了。

刘备思来想去,想到了孟陀,这家伙倒腾过凉州的蒲桃酒去雒阳搞事情,一定有相关经验,于是刘备去信一封邀请孟陀来凉州商议要事。

孟陀得到刘备的书信,很是激动,收拾一下就上路了,一路上紧赶慢赶,很快赶到了冀县,见到了刘备。

然后刘备就和他商量起了关于跨区域运送商品贩卖的事情,想要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