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五百五十八 斩颜良(1 / 2)

加入书签

刘虞方面,他从青州动员了两万青州兵,以麾下大将太史慈为中郎将,以管亥、管承为校尉,亲自统领军队从平原郡出发进攻清河国。

在清河国方向防备刘虞所部的是袁绍部将文丑,文丑统领一万余兵马应对刘虞两万多军队的进攻,且没有坚城堡垒可以防守,难度比较大。

数次作战之后,虽然文丑作战十分勇猛,但也没有占到好处。

受限于兵力上的差距,文丑在太史慈凌厉的攻势下渐渐后退,在刘备从邺城北上的时候,刘虞已经领兵推进到了甘陵县一带,将文丑压着打。

文丑不得已,只能退入城中防御,放弃野战,以此牵制刘虞的兵马,为主力争取时间。

另一边,兖州方面,桥瑁也动员了两万多军队,以东郡太守鲍信为中郎将,以鲍信手下得力部将于禁为校尉,向馆陶县一带发起进攻。

而在馆陶县一带做防御的是袁绍部将蒋奇,蒋奇统领一万多军队在馆陶县一带设防,与鲍信、于禁作战。

双方交兵数次,互有胜负,而桥瑁兵多,后勤稳固,蒋奇兵少,后勤危险,渐渐不敌,于是退守馆陶县城,但是因为缺少粮秣,不能坚持太久,于是向后方审配求援。

但是此时节,审配已经无法给他援助了,审配自己都自身难保了。

魏郡、清河国一线,因为刘备集团的全面进攻,兵微将寡的袁绍势力已经处在了绝对劣势,只需要一点点的时间,就会土崩瓦解。

而在北线,在袁绍势力更强的地方,袁绍的进展就更好一些吗?

答案是否定的。

在公孙瓒仓皇撤退、幽州各郡县被鲜卑人、乌桓人抄掠几近崩溃的黄金窗口期,袁绍并没有抓住机会一鼓作气击溃公孙瓒。

当然,不是他不够努力,他竭尽全力了,但是公孙瓒也竭尽全力了。

战略上,公孙瓒已经被袁绍压着打了,处在一个绝对劣势的状态之中,根本保不住幽州。

但是那之后,公孙瓒已经放弃战略,专心战术了,双方的较量从战略较量变成了战术较量,在涿县县城之下,已经没有什么战略了。

这就是公孙瓒的强项啊。

袁绍分兵包围范阳城、涿县城之后,四面包围,全力攻打,军队轮番上阵,昼夜不息,攻势非常猛烈。

而公孙瓒和他的部将也都知道这是九死一生的局面,更知道这是他们翻身的唯一机会。

保住县城,还有一线生机。

保不住县城,大家直接横刀自刎吧!

他们加在一起爆发了强大的求生欲,守城态度非常坚决。

而袁绍以两倍于公孙瓒的兵力包围涿县城,切断涿县城内外交通,扫平一切军事设施,填平护城河,然后发起强烈攻势。

接着,他又在城外筑起土墙,把土墙筑起的比城墙还高,居高临下对里面放箭,一度压制住了公孙瓒的弓弩手。

可是随后,公孙瓒多次率领军队出城作战,且锐不可挡,多次击溃袁绍的防守部队,捣毁了城外的土墙,给袁绍带去了很大的麻烦,让袁绍非常恼火。

尽管如此,整体来看,公孙瓒的守城部队还是被压着打的,袁绍的攻势非常凶猛,颇有点不管不顾全力猛攻的样子。

此时此刻,袁绍已经完全不管后方了。

他知道自己出兵之后刘备肯定会来进攻,他也知道自己设置在南线的防御很难扛住刘备和三个州的联合进攻,但是只要邺城能够拖住刘备前进的步伐,给他争取一点时间,他就有把握消灭掉公孙瓒。

消灭公孙瓒,血屠范阳县和涿县,报仇之后,再联合鲜卑人、乌桓人的骑兵,一起南下决战刘备,这就是袁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最后战术。

打赢了,就海阔天空。

打不赢,不过一死。

为此,他什么都不管,后勤跟不上不要紧,直接以战养战,把纵兵劫掠,烧杀抢掠无所不为,还专门派人去其他县烧杀抢掠、获取战争物资。

靠着如此暴虐的行动,袁绍积攒了数量比较大的物资,可以继续支撑作战,继续对公孙瓒的军队发动强攻。

公孙瓒这边兵马多一些,多少还能撑住,而田楷和严纲防守的范阳县城在兵力上没有那么宽裕,又很不巧的爆发了疫病,城内士兵很多都病倒了,得不到救治,情况十分危急。

关键时刻,董卓的援军赶到了。

中平六年十二月初二日,紧赶慢赶的董卓所部援军一万人跨越常山国、中山国,抵达了涿郡,并且靠近了范阳县。

当时范阳县的情况比较危险,麴义和颜良着力猛攻县城,董卓所部的到来骤然打乱了他们的布置。

董卓领兵抵达之后,立刻派遣部下猛将李傕、郭汜统领突骑冲击麴义、颜良所部。

双方爆发激战,在范阳县城以西的平原上激烈交锋,最后麴义和颜良抵抗不住李傕、郭汜的猛攻,不得已退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