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王平献策(1 / 3)
洛阳城中丞相府
“如今已经危急,诸君可有退敌之策?”诸葛亮左右巡视着众人。
众人顿时都议论纷纷,一时间七嘴八舌起来,有人主张迎战,有人也主张退守,还有人建议撤离洛阳暂避锋芒,伺机反击。
诸葛亮看了一圈,发现只有安汉将军王平面色凝重,若有所思,没有说话。
于是,诸葛亮便笑着说道,”诸位静一静。不如我们请个代表先说说。“
”子均(王平子子均),我见你一直没说话,定是已有良策,不如,你来说说吧。“
众人皆惊,诸葛亮这是点将呀,为何越过这么多大将,独点王平呢?他此时的官位不过是三品安汉将军,在他前面尚有骠骑将军魏延、左将军吴懿等人。
王平,字子均,原属曹操,曹操与刘备争汉中,王平投降刘备。王平外貌忠勇而严肃,不喜言语,性格谨慎。他是賨人板楯蛮,自幼生长于戎旅,虽然不通文字,但是见识领悟过人,以善用地形、精通防守、严整军阵著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他与马谡一同守街亭,马谡失败后王平鸣鼓自持,让魏军怀疑有伏兵,不敢进攻,因而收拢了诸营败退军士,率领他们平安归还。之后王平深受诸葛亮的器重,多次随诸葛亮北伐,诸葛亮上表提拔他为讨寇将军,率领蜀汉的王牌军队无当飞军,曾率军击退了魏国名将张郃的进攻,威震一时。后又因功升迁为二等安汉将军。作为一个斗大的汉字都不识一箩筐的文盲武将,王平可谓平步青云。
王平面露惊讶,”丞相,我.....我读书少,没什么才学,因此没有发言。我是个军人,执行命令即可,但有丞相吩咐,我必将万死不辞!“
魏延等人也面露鄙夷,这个王平出身板楯蛮,军旅长大,打硬仗尤其是防守确是一把好手,也是凭战功一步步升迁的,但是认识的字不超过十个,指望他能有什么谋略呢?
”哎,子均不必过谦!“诸葛亮笑着说道,”谁说军旅出身,就不能有自己的见解?汉大将军韩信出身低微,从军中小卒做起,照样辅佐高祖皇帝,平定了天下。人啊,切不可自轻。子均,我相信你,说说吧。“
众人见诸葛亮居然拿韩信与王平相提并论,不禁对王平又高看了一眼。
王平见诸葛亮如此抬举自己,此时内心已经感激地不知道说什么好,于是抱拳答道,“既然如此,我虽不才,但也献丑了!”
诸葛亮点头摇扇笑道:“子均不必多虑,大厅议事,本来就是开诚布公,人人都可建言。有何妙计,尽可说来。”
只见王平恢复一脸严肃,沉着地分析道:“简单的说,我认为,虽然魏军声势浩大,我军面临不利,但尚可一战,其因有三。“
”哦?请子均继续说下去。“诸葛亮笑着说道。
王平起身,来到大厅中央,向四周行了个礼,陈述道:”
第一,魏国后方未平,北有公孙渊,南有孙权,魏军想速战速决,而我军可以逸待劳,并遣使邀二国共击魏军,这可一战。
第二,魏军可战之兵非西北、荆扬、幽州莫属,这都是边境久战之兵。如今西北已失,荆扬、幽州为防孙权、公孙渊必不肯轻动。因此,魏军虽号称百万,所将之兵,不过二十五六万,并且多是中原屯田、新募之兵,而我军也有十数万,都是百战之士,加上连战连胜,士气旺盛,可以一敌三。由此可见,魏军数量虽多,仍不足惧,这可一战。
第三,兵法曰,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魏军五路并进,如果我们各路分兵拒守,怕是会被各个击破。但是如果我们集中兵力于紧要关隘,坚守待机,这便是我们的不可胜。挫敌于城下,消弭敌人士气,直到敌人粮草不济,那么,就有机会取胜!“
说完,王平快步走到墙上悬挂的地图面前,以手指图说道:”依我之见,五路当中,孟津关、大谷关、汉中都有关险可依,压力不大。只有东面虎牢关、后方蒲津渡口最为紧要,魏军也把大军压在这两路。虎牢关有失,那么魏军可长驱直入兵犯洛阳,而蒲津渡口关系西北安危,如果失去我军将腹背受敌,只能放弃洛阳急退回蜀中,因此,当务之急,须遣大将重兵镇守两关,再待蜀中出兵来援,丞相才能与曹睿决一雌雄!”
一时间鸦雀无声,众人都在思忖王平之策。
只见姜维“腾”地起身,大声赞许道,“精彩绝伦呀!王将军所想,与我不谋而合!只是我尚在思考,王将军却在顷刻之间,就将敌我情形分析地如此透彻,最为难得的是,能一语切中要害,指出关键要隘,实在是令人钦佩之至!魏军纵有百万之众,又有何惧!我完全赞同王将军谋划,请丞相,速速发兵!”
众人见诸葛亮的爱徒姜维如此称赞,不禁也纷纷点头品味起来。
王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伯约谬赞了,说起来,还得感谢伯约,闲暇时间常给我读诵兵法,我这才有了点见识。”
姜维大笑道,“这哪里能谢我?我不过是略尽薄力,倒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