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矛盾重重(1 / 2)
河北邺城燕王府
"真是岂有此理!”毌丘俭怒气冲冲地走出府门。
”仲恭消消气,不值得。“黄权在一旁劝道。
距离黎阳之战,已经过去快三月了。
蜀汉突然撤兵,按理说是魏军的胜利。
然而,就在众人都松了一口气欢呼庆祝时,刘晔与黄权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蜀军撤兵,令他们又喜又忧。
喜的自然是灭国危机解除,但忧的却是,诸葛亮撤兵居然如此迅速果决!
这样一来,根本就没有留给东吴反应的时间,那么自己欲挑起吴蜀战争、牵制蜀军不再北上的企图也就落了空。
事实上,事情的发展也果然如他们预料一样,吴军不敢妄动,吴蜀两国仍旧处于和平。
得知这一消息的刘黄二人不敢怠慢,当即决定继续撮合曹宇和毌丘俭,保持合作,切不可露出破绽,给了蜀军北上的良机!
二人说服曹宇和毌丘俭,签订和平盟约,并让毌丘俭移兵邺城城内,使两家兵马,接受共同节制。
这个计划一开始的确取得了成功,使得河北魏军没有再次陷入分裂,也让洛阳的诸葛亮等人好不惆怅。
不过,好景不长。时间一久,二人之间的矛盾又渐渐凸显了出来。
先是因为军队的粮草供需问题,二人闹得很不愉快。
因为城中一下多出了几万军队,供需一时难以跟上,双方便见面会谈,如何缩减开支。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只能先减少一半的军队供需,待补充夏粮之后,才能度过难关。
可问题是,究竟应该减少谁的军队供应?
燕王曹宇高傲地认为,邺城本就是燕王部队所在,而燕王又代表朝廷,既然是朝廷王师,无论如何也不能减少。
言下之意,自然是减少毌丘俭部这类外来军士了。
毌丘俭当即不同意,他毫不客气地指出,不应以名义来决定供需多寡,而是要凭实力,凭战功!
他指责燕王的军队都是乌合之众,没有战力。真要抵抗蜀军,还是要靠他麾下英勇善战的幽州勇士。
如果幽州兵士因为供需问题出现厌战、甚至哗变,那么要靠谁来守卫河北?届时国家不保,燕王的王师名义又有何用?
曹宇大怒,二人闹得不欢而散。
最终,愤愤不平的毌丘俭,私下派文钦率一万人出城就食,以解燃眉之急。
在何晏的鼓动下,曹宇再次大怒,指责毌丘俭不从管束,私自调兵,有谋反迹象!
幸好,黄权及时出来解释,说明调兵出城的好处,一来可以减轻城中的粮食压力,二来驻兵与外,也可与城内成犄角之势,万一诸葛亮来攻,也好有个照应。
刘晔亦极力赞同,在双方谋士的尽力周旋下,曹宇终于”咽下“这口气,默许了文钦带兵在外,”威胁“朝廷的事实。
双方好不容易平静了一阵子。
今日,毌丘俭再次向曹宇进言,请求朝廷册封自己为骠骑将军,并为麾下的幽州将士正名。
按理说,毌丘俭的要求并不过分。黎阳一战,他力挽狂澜,拯救了河北的魏廷,可谓是存国之战,功不可没,封个骠骑将军是实至名归。
而为部下正名,更是为了让幽州将士更好地效命,毕竟谁也不愿意顶着一个朝廷诏书上的谋逆之名继续为国效忠。
毌丘俭此举,有私心,但更多的是公义。
可是曹宇却并不这么看,他勃然大怒,固执地认为毌丘俭这是妄图”和平“夺权,二人差点因为”谋逆“之名再次拔刀相向!
又是刘晔和黄权及时站出,平息了二人的怒火,不过册封正名之事也只能就此作罢。
心有不甘的毌丘俭,直接怒而起身,不辞而别,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先生!我已经听你的了,为了大局着想,对那燕王处处忍让!可你看看他,简直是得寸进尺!这样的日子,我也不知道还能忍多久了!“毌丘俭仍旧怒气难消,转身对黄权大声抱怨道。
黄权无奈地笑着摇摇头,”不忍不行啊,如今危机尚未解除,如果让蜀军看出端倪来,魏国可就大难临头了。“
毌丘俭咬咬牙,”道理我都懂,可是那燕王,他懂么!“
毌丘俭越想越恨,转身抬头看着燕王府的牌匾,恨恨地说道,”就这等草包,只会误国误民。刚刚,我就该一刀砍了他,一了百了!“
黄权连忙上前阻止,”嘘,仲恭慎言,小心隔墙有耳!“
毌丘俭闻言一愣,随即仰头大笑,”哈哈哈,想我大丈夫英雄一世,今日,居然要受这个窝囊气!唉!“
毌丘俭长叹一声,摆摆手,”罢了罢了,回家,喝酒去!“
说罢毌丘俭向黄权抱拳一拜,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黄权见状,也颇感无奈,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