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349天然的导弹抵御系统(1 / 2)

加入书签

天空似乎都在颤抖。 只有亲眼目睹,才能真正感受到现代战争武器的强大。 每一枚导弹在天空呼啸的声音,都像一股轰鸣不绝的惊雷。 这其中以战斧巡航导弹的0.72马赫航速最慢,其余型号导弹保持同样航速。 距离目标不到七十海里航程,一百多枚导弹飞行七分十一秒。 火控雷达无法锁定。 但导弹锁定方式还有红外、GPS,与光学锁定。 那些布置在这片海域里,没有被目标船只电磁破坏的声呐浮标,也能为远方舰艇提供精确定位目标。 最后的两海里距离,战斧巡航导弹开始朝着高空攀升。 鱼叉反舰导弹迅速下降,紧贴着海平面三米高度。 防空导弹则保持位置不变。 饱和打击,并且巡航导弹攻顶,反舰导弹打击目标船只吃水线,防空导弹靠动能贯穿船腹穿甲,攻击船只内部。 三种攻击模式,在指挥官拉西特的设想中。就算目标巨轮可以干扰导弹的定位系统,就算可以让导弹失去转向能力。 但一百多枚导弹雨砸下去,怎么可能还有砸不中的几率? 一枚战斧巡航导弹自重超过一吨,它以0.72马赫的速度砸下去,光是依靠自身动能,都可以把目标船只砸出个窟窿。 更何况目标船只,真的有能力瞬间干扰一百多枚导弹? 伯克级驱逐舰的作战指挥室内,所有人紧紧盯住了大屏幕。那上面有战斧巡航导弹,通过光学镜头捕捉到的实时画面。 无声且黑白的画面上,周标注着各种导弹参数。中间画面位置,大海就像一块光秃秃的平原。 当画面陡然开始太高,后又开始俯冲时,指挥室所有人都看见了位于画面尽头的一个拳头大黑点。 它就像一块生长在平原上的岩石,孤零零长在那里。 所有人握紧了拳头,呼吸暂顿,牢牢看住屏幕上开始快速放大的那个黑点。 当黑点变成西瓜大小时,人们终于可以辨认出它的轮廓。 然后画面陡然开始闪烁~ 画面变成了一眨一眨的眼睛,当眨到第三次时,它变成了一片茫茫雪花屏。 …… 当座头鲸号被巡航导弹的光学镜头拍摄到时,座头鲸号也同样发现了来袭的导弹雨。 负责驾驶座头鲸号的八名怪兽没有任何惊慌,更没有任何恐惧的情绪。 电磁发生器的功率瞬间被开到最大。 一道道肉眼无法捕捉的超高频电磁波以光速朝外扩散出去,在两海里范围内形成绝对电子杀伤区域。功率之大,甚至连座头鲸号身后被溅射出的浪花水雾,都被蒸腾出一片热气。 两海里外的空中,一百五十多枚各型导弹呼啸而来。 它们宛如一道道被放慢速度的闪电,朝着座头鲸号方向前进。 在绝对数量面前,座头鲸号已经失去了躲避的资格。 因为只剩十五秒的应对时间,这个时间无论往哪个方向机动躲避,都不可能冲出这些导弹组成的环形弹幕雨。 只有硬抗一途。 以最坚固,同时也是截面最小的船首为对抗点。在电磁发生器功率全开同时,座头鲸号也执行紧急降速动作。 全电驱动的座头鲸号,在不到三秒时间就把原本80%的电磁引擎输出功率,降至为0。 两部20万千瓦时的电磁引擎失去能源后,又紧急执行主轴“刹车”。 当然~ 想将一艘自重不低于三万吨,航速达到惊人一百三十节的巨轮,在十多秒内完全停下,显然是件极为极为不现实的事情。 就算是百公里刹车距离只有三十米的陆地超跑,想要从一百三十节,也就是接近两百五十公里速度,完全刹车为零,也至少需要十秒时间。 这十五秒时间,只能让座头鲸号从一百三十节航速,减小到一百节。 这看起来有些像徒劳挣扎。 座头鲸号高度接近三十米,宽度更是达到五十米。 即使船首采用大坡度菱形三角形设计,从而大大减小风阻面积,它依然是一艘船首尺寸和航母相当的庞然大物。 来袭导弹雨分为三个高度,其中战斧巡航导弹还攀升至数千米高空,以雷霆之势狠狠砸过来。 不出意外,座头鲸号船首最少要承受一到两枚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与三枚在二十米高度飞行的防空导弹攻击。至于战斧导弹,则看运气。 这些导弹,可不是先前护卫舰上那口径可怜的速射炮炮弹。 速射炮口径为76毫米。 按口径算,战斧巡航导弹的口径有520毫米。 鱼叉反舰导弹口径有340毫米。 并且现代主流反舰导弹都有延时引爆功能,它可以依靠恐怖的动能,和弹体前端高硬度护罩,先穿透目标船只的外层装甲,接着在弹体飞过内部时剧烈引爆。 即使它被强电磁摧毁了控制系统,只依靠动能,和撞击后的剧烈爆炸,座头鲸号船首也不可能硬抗一发反舰导弹而安然无恙。 所以~ 在几十海里外的驱逐舰上那些人看来,这艘黑色巨轮必然会被导弹撕裂成碎片。 控制室内的八名怪兽们,不这么认为。 透过外部红外和光学两种监控画面,它们可以清楚看见来袭的导弹,拖拽着长烟在视野中迅速扩大。 其中一名金属专家的手掌,放在了控制台一个和刹车装置类似的拉柄上。 就在一百多枚导弹,距离座头鲸号只有千米距离,只需一秒半时间,就砸在座头鲸号身上时候。 金属专家猛地拉动了手上的拉柄。 这是用来控制“气垫”输出的拉柄。 当它被关闭时,座头鲸号船首下方正不停喷射出高速气流,利用气流将座头鲸号庞大身躯,与海面隔开一道薄薄气垫的高速气流,顿时被切断。 气流切断,太高座头鲸号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