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章太初有道来我魔门称尊做祖(1 / 4)

加入书签

“冥河!”元育天尊乍闻得此名,不禁浑身一颤,心中暗道:“这是我想的那个冥河吗?血海冥河,日后开辟大阿修罗魔道的大能……这盘古开天地之前,果然水深,这样的大能竟然也随处可见么?” “大罗之后,果然几乎是另一个天地了!” 元育天尊这般念头一闪而过,慌忙回礼道:“竟是冥河教主,小道初来乍到,不懂规矩,还请教主不吝指教!” 毕竟也是大罗之尊,养气功夫深厚,就算突然见到那些神话传说中的大能,元育天尊也只是调整了一下,也就适应了…… 冥河十分和善,看上去很是乐于助人的样子,当即解释道:“道友可知先天五太……” 先天,便是盘古开天辟地之前,五太,乃是指: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五种先天地造化,宇宙开辟的状态,是由无极生太极由无极过渡到天地诞生前的五个阶段。 无极便是混沌。 亦是道的终极性的概念……无边际,无穷尽,无限,无终。这种无形无象的宇宙原始状态也被称为混沌,混沌之中当然没有什么混沌之气,也不是一大团混沌之气充斥的空间,这里甚至不存在空间,无极,就是没有中心,没有边界的状态,其中也没有什么混沌神魔,先天灵宝孕育(都是未来的大罗所化),就连盘古也不出生在混沌中。 盘古是打出来的……不是生出来的。 混沌就是无极,混沌开辟的过程,就是无极生太极。 无极生太极有五个阶段,初是太易纪元,也就是大罗们追溯到最古老的时代,时间的起点……阴阳未变,恢漠太虚,无光无象,无形无名。寂兮寥兮,是曰太易。太易,神之始而未见气也。太易便是一切的开始,什么都没有,绝对的‘无’的状态。 太易纪末,始有‘神’。 就是宇宙一切的起源,至高无上,纯粹到极致的先天不灭灵光,也就是大罗,也只能钻一个太易纪转化成太初纪的空子,在无中生有,元化生的那一刹那,诞生出来。 这便是元育来到的时间段,一切大罗驻足的‘起源’。 严格来说,这个无中生有的时间点,属于太初纪和太易纪相交的那个时间点,所以才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太易之后便是太初,无形无质,唯有先天一的状态,有气而未有形,这便是寻常意义上,被理解的混沌。 太初纪之后,便是太始。 有形无质,非感官可见,阴阳交合,混而为一,自一而生形,虽有形而未有质,是曰太始。这时候的宇宙状态,才像是后世所理解的混沌。阴阳合一的混沌之气充沛天地,先天灵宝和混沌神魔(这两者都是大罗的马甲)吞吐混沌之气,一切都在孕育中。 太始化太素……太始变而成形,形而有质,而未成体,是曰太素。 这时候混沌中的一切才成形了,混沌神魔和先天灵宝们一个个孕育出真实的形态,三千混沌神魔(宇宙中的一切大罗)彻底成型,然后某些极端强大的大罗屠杀一切混沌神魔,证道盘古,开天辟地,分化阴阳。 盘古开天辟地,即是太极纪。 太极就是宇宙诞生的状态,前四种状态,尚且属于无极,到了太极纪,无极开辟,宇宙化生,阴阳分化,清浊分开,是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太易,太初,太始,便是道生一的过程,一在太始纪诞生。 经过太素纪的过度,到了太极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然后盘古身陨,化为洪荒世界。 经过冥河的解说,元育天尊才对自己身处的混沌无极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大罗,或者说混沌神魔们在太易太初之交,开辟了这么一个聚集点,供大家相互交流,最重要的……就是做交易。 “道友既然知道了我们就是混沌神魔,就应该对接下来的劫数有所猜想了吧!”冥河笑眯眯的道:“当然,大罗无劫。所谓的劫数,是这个天地的劫数,是我们外相的劫数,也是众生眼中混沌神魔的劫数……但我们其实不是混沌神魔,所以其实也没有什么劫数。” “不过是盘古要开天辟地,需要借我们一用罢了!” 元育天尊苦笑道:“三千混沌神魔遭劫,自然是天数。” “哪有什么天数,我们就是天数……无非是证就大罗之后,将自身扩展到最古老的时间点,大罗就是最古者,在后世有些人自以为窥见到了大罗之秘,以为唯有混沌出生的神魔遗泽,才能证道大罗,于是走了弯路,想方设法的朝混沌神魔靠拢,想把自己变成混沌神魔。” “当然……这也是一条大罗之道。” “我看元育道友你走的是黄庭外景之道,黄庭外景有九天、十二重天、二十四天、三十三天、三十六天之分,但最终都是将道果寄托大罗天,即佛门所说的非想非非想天,而成就大罗。同样也有人观想混沌神魔真身,将自己修成神魔,走原始神魔大道,成道的那一刻来到这里,化身混沌神魔而证道的……这种种证道方法,皆是大罗,并无高下之分。” “证道大罗竟也有不同的道路吗?”元育天尊略显无知的问道,他已经知道自己出身的万象界,只是洪荒宇宙的一个小界,他也是穷尽了整个万象界的气运才险之又险的证道大罗了。在这个过程中,元育天尊也不知道穿梭过多少世界,光是时空长河的纵向他我,他就有十二万之多,加上横向,过去未来的他我,刚好一元之数。 而这无穷多的宇宙之内,能被他称为道友,有资格冲击大罗的,不过五指之数。 虽然也有人参悟了其他踏入大罗的道路,但都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