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三章灵宝终末大道归墟罗睺毁灭(1 / 3)

加入书签

紫霄宫中诸位大神通者观看冥河演化诸天界海,一元归墟的世界模型,具都心有感触,元始天尊心念一动,暗道:“这归墟大道似乎暗合灵宝……” 洪荒开辟,道之衍化,历洪元、混元、太初三个阶段,依次化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其中,大罗灵宝天尊主宰和象征混沌始清、阴阳初分、灵宝出法,随世度人的道教第二个大世纪,称混元时期。 三清作为阐道者,象征着大道的化身。 作为盘古中的霸主,开天辟地盘古正统的垄断者,始元玄三炁衍化洪荒宇宙,可以说汇聚了所有大罗的道果,是洪荒宇宙的正统大道。根据剧本,太素纪中,三千混沌神魔成长成熟,为大罗道果完美成熟的宇宙雏形,三千混沌神魔相互吞噬,集合所有宇宙雏形孕育未来开天辟地的盘古。 所以三千混沌神魔相互吞噬,唯一的胜利者,掠夺所有人的大道和宇宙雏形,成就自己的道果。 成为大道源头,一切存在的本质——盘古大天尊! 这是从烛龙纪开始,就有的争夺盘古的传统,胜利者融汇所有大罗的智慧火花和大道感悟,成为洪荒的大道源头,所以洪荒一直以来的传统就是最强者为盘古,这种传统历经了数个盘古纪,才被女娲和伏羲这两个组成大道组合,争夺盘古的大神通者破坏。 原本大家都是相互单挑,最后胜利的那个成为盘古。 忽然有人宣布我们结为夫妻(兄妹)了!以后单挑我们两个一起上,群殴我们两个也一起上,毕竟夫妻一体嘛! 后土觉得自己受到了背叛! 好在女娲和伏羲的夫妻档,只是个别现象,到了自然夫权神时代落幕后,帝权父权古神崛起,天无二日,古神也不可能有二帝,于是太一天帝、混沌天帝、元始天王、灵宝天王证道盘古的时代,大家又开始单打独斗,以单挑决定盘古的归属了。 娲皇和羲皇的组合受到了隐隐的针对,毕竟三拳难敌四手,就算是夫妻档也无法违逆所有人暗中的针对,所以那个时代,这种结成组合作弊的做法受到了打压。 那个时代就算再强的大神通者,也无法对抗所有人,所以盘古之位轮转和变化最快,往往是一个盘古纪过后,上任盘古就会受到所有人有意无意的针对,不得不让出盘古之位,这时候盘古的尊位往往随着大罗利益集团的形势变化而变化。 大家每个盘古机都在结盟,勾搭,利益交换,然后在下一局争夺盘古的时候开始博弈。 博弈的结果常常出乎意料,有些并非最强者,往往也能因形势诱导,证道盘古。 直到……那个人的出现! 太上证道,道染元始、灵宝天王,一个能单挑其他所有人的犯规组合出现了! 三清组合拥有了一个组合能单挑其他所有大神通者的力量,而且因为后天生灵崛起和三清放弃洪荒领导权的原因,分化了大神通者的利益和根基,使得大神通者中间出现了先天生灵古神和后天生灵人族两大阵营,无法挑战三清的地位。 盘古的垄断者,终于诞生。 世界进入了三清霸占盘古的垄断纪元……直到后天人族阵营彻底压倒先天古神阵营,逼得古神中的大神通者纷纷下线,最后不满三清霸占盘古久矣!玄门压倒神道,男身阳性彻底压倒女身阴性大罗局面的后土娘娘振臂一挥,召集了有史以来最过分的十二大神通者组合和三清打擂台。 所以盘古就是大道源流,也是超越日后洪荒所有利益的最大利益。 冥河这边搅动洪荒后世风云,布局落子,深谋远虑又能如何?三清只要占住盘古正宗的位置,所有的利益都要分给他们一份,而且是最大的一份。冥河成就盘古水祖化身……但三清就是盘古,冥河夺取的利益再多,都有三清的一份。 盘古就是洪荒总公司,三清就是董事会最大的三位股东,合起来就是董事长,冥河这样的大神通者证道盘古法相,相当于在盘古集团公司下面开一个分公司,兼任分公司总经理,无论这个分公司侵吞了总公司多少利益,枪了多少客户,最大的股份还是属于总公司,还是要被三清划去最大的蛋糕。 三清唯一要担心的就是分公司做大后,下面的总经理笼络项目经理逼宫上位。 所以归墟是冥河盘古水祖法相所化,是魔道气运的根基所在,是冥河的跟脚…… 那又真么样?洪荒还是我三清的…… 所以元始考虑的很好,原本洪荒无终末,洪荒世界没有末世……没有世界毁灭的那一个环节,相当于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洪荒纪不是一个轮回和循环,而是洪荒这条河流中间诞生的鱼(大罗)溯源回到洪荒的源头,然后改变源头,于是改变河道和流域,成为一条新的河流。 每一个盘古纪,就是洪荒河流的一次改道。 但每一次,洪荒只会走的太远,变得萧条和没落,从丰饶到贫瘠……但它不会毁灭。 所以洪荒只有开辟,没有终末,三清作为盘古大道源流,也就只象征着道生一,一生化二,二生化三,三生化万物的过程。 冥河开辟归墟,构建诸天界海的毁灭模型,就相当于为洪荒宇宙构建了一个终结的模型,将洪荒世界补全为无中生有,无极生太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然后三生万物,存世之基乃定,最后步入归墟,有复归于无,太极重归无极的一个循环。 这才是归墟模型最大的用意。 它给予了万物,给予一切存在一个终亡的结局。 它就是大破灭,大毁灭,大恐怖,大终结…… 万物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让洪荒成为一个循环,一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