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地六百九十七章 陆地上的战斗打响(1 / 3)

加入书签

随着独立野战重炮第一大队的三八式150毫米榴弹炮发出第一声怒吼,日本人的进攻开始了。

(三八式150毫米榴弹炮在1908年正式投产,此时已经是主力支援火炮。)

也许是生产了太多陆军物资,也许是在江边的堡垒群吃了太多苦头学聪明了,日本人一改小家子气的模样,狠狠地开着炮。

不过,很快日本人就笑不出来了。

在长达二百多公里的战线上,日本人发动了规模浩大的炮击,总计动用了七百多门大炮,虽然比不上欧洲战场一场战役任意一国军队多,但是也不少了。

不过嘛……日军主力火炮是75毫米山炮,然后是75毫米野战炮,对于对面修建了几年不断加固的工事,只能说聊胜于无。

三省边防军前线部分,是华夏帝国第九军和第十一军,六个师和数个团的工兵、炮兵、辎重兵等特殊兵种部队。

还有师和军属炮兵,以及专门的要塞炮兵,合计约八万人。

三省边防军总计不足十五万人,这里就有八万,还有一个军布置在北部对俄进行防御,好在目前俄国没精力打这一仗,可以调动。

日军集中了为数不多的150毫米榴弹炮和105毫米加农炮,九连城方向进行集中炮击,这是他们的主攻方向。

曾几何时,他们就是在这里击败青帝国主力,冲进青帝国,让青帝国在取得海上优势后,依旧只能坐下来谈判,付出代价。

那是陆军压倒海军的高光时刻,此时,朝鲜驻屯军司令部想重复这个高光时刻。

搜罗了各地三八式150毫米榴弹炮,加上堡垒群中的三八式105毫米加农炮,勉强凑了一百门,对九连城一代进行炮击。

负责九连城防守的,是华夏帝国第九军第32师,师长邹诚,师部就设在九连城。

“终于来了,参谋长,前线的伤亡怎么样?”听着外面的炮声,邹诚放下了心。

“还好,日军的火力集中在暴露出来的诱饵上,坚固的碉堡被打几炮,也没什么问题,有十几伤亡,都是运气不好,被破片弹了进来击伤的。”参谋长看了一下伤亡统计。

日本人向朝鲜大规模运兵,肯定是瞒不住人的,突然集中这么多人,日本人向从陆地获得突破的想法是昭然若揭的。

华夏帝国考虑了一下趁日本人刚上岸混乱之际进攻,但是考虑了一下就放弃了。

想要攻过去,首先要过的就是江东那些堡垒群。

日本人也许没有华夏那么舍得,但是挖坑道修筑堡垒的技能也不含糊,想要快速突破,光凭借第九军和十一军,有些困难。

因为第九军和第十一军是重装军,主打的就是一个防御,而非机动作战。

主要军队来源,就是原革命军或临时政府军,没有进行机械化改装。

合并帝国后,倒是给他们拨了不少武器和机械,但是机械都是工程机械,武器好看。

什么152毫米重型加农炮呀,203毫米榴弹炮呀,甚至还把山海关的305毫米加农炮调了过来。

九连城北三公里处的拒倭岭上,就安装了一门305毫米加农炮,还进行了改进,装上了电动机和炮罩,同时铺设了铁轨,能够进行运动。

但是嘞,机动火力,没能得到加强。

毕竟,相比较三省地区完备的交通线和防御工事,草原和西域两个地区更需要机动火力。

武器装备不是只装备上就完事了,还得进行训练,例如玩老式火炮的,你给他个新式速射炮甚至自行火炮,他玩的好吗?

所以,第九军和第十一军就熄了心思,好好的加固防御,防止日本人渗透突袭。

至于守不守得住?

日本炮击进行到第一个三十分钟后,第九军司令部整合了一下情况,并发了下去,让

“军部通报了战线总体情况,我们好像是日本人主攻方向?”参谋长拿着通报

“主攻方向?日军的攻城炮还没出来,只凭借一些150毫米榴弹炮,恐怕不能判断吧?”邹诚愣了愣。

日军火力确实激烈,但是也仅仅是看着热闹,并不能造成太大伤害。

32师修建的隐藏火力点,暗堡,藏兵洞,交通壕等,都没有遭到太大破坏,证明日本人根本不熟悉这里的情报,甚至没有情报。

如果有一丢丢情报,他们也不会拿着炮弹,对空无一人的“火力点”施加炮击了。

至于主要支撑点的碉堡,光钢筋混泥土就有两米五至三米厚,顶部薄弱一些,也用泥土和木材等进行了加强。

关键部位的支撑碉堡还带有一百至三百毫米不等的装甲。

三八式150毫米榴弹炮虽然用到了45年甚至之后,但是并不代表他多优秀,而是日本没有太多需求。

他们需要的就是一门轻且便宜的大炮,三八式150毫米榴弹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