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百六十九章 满朝哗然(2 / 2)

加入书签

看不懂

昨天内廷会议到底商议了什么,他们也看不懂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找一个边缘化没什么实力的人来当这个礼部右侍郎,就会跟唐寅当翰林学士一样,对文官来说也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真当礼部右侍郎是什么好差事吗

在朝廷大礼议胶着到最时,谁来当礼部右侍郎,那不是承担历史骂名吗

难道站出来推荐个非议礼派的正统大臣来当礼部右侍郎,皇帝会同意对议礼的结果就会有本质帮助

朱四眼见在场大臣好像很识相,又看向唐寅问道「唐先生,你与朕相识日久,你跟朱浩间也早就认识,你认为朕的提议如何」

唐寅一听,那还用得着说这提议真叫好啊

让朱敬道那小子天天躲在幕后指手画脚,这次还不让你从幕后转到前台来这下我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

以后这朝堂议事,谁爱来谁来

唐寅道「臣认为,朱敬道虽然考中进士时候不长,但忠心体国,兢兢业业」朝堂内,翰林院体系的人,听了这话最是汗颜。

你唐寅要脸不

我们知道朱敬道是你弟子,但你也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啊,那小子跟你一样都是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懒货

你居然还好意思用「兢兢业业」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他「臣认为,可以给他一个机会。」

唐寅总结了半天,也没说自己是否支持,就说让皇帝赏识一二。

在场大臣好像看明白了,朱浩之所以能以小人物的身份,直接跃升到礼部右侍郎的职位,那是因为有个大靠山在背后支持。

唐寅作为皇帝的老师,现在为翰林学士,而唐寅有多懒惰谁都能看出来,或许唐寅需要一个代理人,替他去完成议礼的事情,而唐寅用人没有什么原则,可以说是「随心所欲」,甚至唐寅都不用给皇帝面子,他真就做到了,我想用谁用谁、想推荐谁推荐谁的地步。

大概可能,就是唐寅向皇帝举荐了朱浩。然后皇帝觉得,那就用朱浩试试吧。

因为多数大臣看不懂皇帝的安排,所以只能这么想。

朱四道「诸位卿家,谁还有

不同意见也先保留吧,此职位不会长期留存,朕也是做权宜之计,以后对朱敬道此人还会另有委派。今日就先商议到此。」

皇帝的话,听起来有转折,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甚至皇帝不说,在场大臣也知道,谁干礼部右侍郎也不会长久,因为马上就会迎来大礼议的最终章,这差事绝对是出力不讨好。

大概这就跟朱浩之前所承担的差事一样,真就是朝中有什么辛苦活,有什么两面不讨好的活计,就让他来干,干完让他当背锅侠,滚得远远的。

朝会结束。

蒋冕成功致仕,当皇帝离开后,众大臣围了上去,表达了对蒋冕的不舍之情。

很多人都觉得一阵迷茫,因为蒋冕走了,意味着正德朝到嘉靖朝的过渡期正式宣告结束,老臣们皆局促不安,尤其是那些杨廷和派系的中坚力量,还有以前只听从杨廷和号令,而没有把皇帝旨意当回事的人。

蒋冕则对在场之人表达了谢意。

杨慎没有去跟蒋冕说什么,他也没想到事情发生得如此突然,而令他震撼的也不是蒋冕退休,而是朱浩被破格拔擢为礼部右侍郎。

如果只是个礼部右侍郎,他也能理解,毕竟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但朱浩却是以翰林院侍读学士、詹事府少詹事的职位兼任礼部右侍郎,如此一来,朱浩等于说官职一跃到了他杨慎头上。

「用修。」

石珤出现在杨慎身旁。

杨慎打量石珤,皱眉问道「所以说石部堂,你马上要入阁了是吗」石珤道「并无此意。」

杨慎脸上露出讳莫如深的笑容。骟鬼呢

皇帝都说了,要在两名翰林学士中选一人入阁,这大概是蒋冕退让的原因,而你比丰照资历更深,如果按照文官传统的晋升标准,当然是你石珤入阁,毕竟你当过吏部尚书,如果这次入阁都轮不到你头上,你也只有致仕一条路可走了。

等于说,蒋冕是用你的仕途前景,交换对皇帝的退让。甚至可以理解为。

因为你,大明的朝堂秩序都乱了你是大明的罪人

还不敢承认

rg

rg。rg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