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八十四章 千钧重担于一身(1 / 2)

加入书签

朱嘉氏嘴上将兴王府大肆抨击一番,觉得这中间隐藏有什么阴谋诡计,满脸愠怒之色,目光坚定,似非常笃定。 但当她捻着佛珠想要往门口挪步时,脚下不稳,差点儿一头栽倒。 “娘。” 朱万泉急忙上前搀扶。 朱嘉氏眼神锐利如鹰隼,紧盯着朱万泉,语气中带着一股羞恼:“为娘一直都希望朱家可以科举入仕,把希望全寄托在你和长房长孙身上,可未曾想朱家下一个功名……却出在三房吗?” 朱万泉再也不提什么“这是好事”之类的话,他算是看出来了,老娘锱铢必较,根本容不下三房人。 只是他对于朱家上一代的恩怨并不清楚,也不知道为何母亲会对三房抱有那么大的偏见,照理说以朱家宣扬的仁爱礼仪诚信的家风,自己三哥已死,朱家应该好好对待三嫂和侄子,可偏偏母亲大有一种赶尽杀绝的架势,简直不可理喻。 “九岁孩童,如今靠着兴王府才攥取功名,将来科举场上必定不会长久,朱家的未来与其说寄托在你大哥身上,还不如说全靠你……老四,你可一定要为朱家争口气啊!” 朱万泉更不知该如何说及。 听起来…… 怎么像是别人家的孩子表现突出,老娘眼红,非要说人家伤仲永,然后让自己儿子努力超过? 可问题是…… 朱万泉心想,我真没那么大的进取心啊! 说是将来考过乡试博取举人功名,但我自己知自家事,以我的才学根本没信心通过,与其天天“头悬梁锥刺股”做那无用功,宁可守着生员的功名安安稳稳过一生……自由自在生活,不好吗? “是,娘,您别担心。还有,二哥那边……”朱万泉大概知道朱万简进城是去找三嫂母子的麻烦,所以特意提醒了一下。 现在人家都已经考中县试案首,得到秀才功名指日可待,你再想把人家拉回来弃文从武,怕是没门了吧? 朱嘉氏闭上眼,摇头轻叹:“由得他去吧,反正你兄长从来做不成事。” 朱万泉瞬间大彻大悟。 原来母亲大人您很清楚二哥是什么尿性吧?那还每次对他寄予厚望?让他办事的结果,就是一事无成,最后还惹一身麻烦回来! 朱嘉氏叹道:“为娘找人打探过,你长兄去年离开京师后,再未回去过,如今他似与家族离心离德,朱家求取功名全靠你,而掌家……则只能倚仗你次兄……唉,若不指望他,谁能担此重任呢?” 朱万泉想了想,倒是这么个理儿。 大哥继承了锦衣卫千户职,为朝廷办事,家业自然顾不上,而三哥早死,自己说是求取功名,与世无争,却实打实是家里的蛀虫。 这不是朱家非要选择朱万简,而是除了朱万简没人可用,难道真把三嫂叫回来当朱家的掌舵人? 别说朱嘉氏,恐怕朱家上下也不会服从三房的命令。 “三房那孩子考完县试,想来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兴王府找借口驱离,王府需要有朱家人的眼线,倒不是为获取多少情报,只是要让朝廷觉得朱家尚有可资利用的价值……我知你一向淡泊名利,不想过问家中事务,但你身为朱家子,你两位兄长指望不上,如今只能由你承担起重任来。” 朱嘉氏目光殷切地望着朱万泉。 朱万泉神色有些窘迫,回避道:“娘,我……不懂这些。” 朱嘉氏道:“你无须懂,听闻王府中两位世子教习,一位乃是本州前任学正范以宽,另外一人只知姓陆,是朱浩的启蒙先生,名不见经传却深得兴王信任,你同为读书人,为娘会安排你接近兴王府中人,找个机会与范以宽和这个姓陆的教习来往,打探出他们的底细,投其所好,希望从他们身上获取朱家想要的东西。” “啊?” 朱万泉这才知道为何今天母亲会跟他说这么多,感情是要把他打造成密探,试着拉拢王中中人当眼线? 他很想说,这也太难了吧? “你不愿意?” 朱嘉氏见到儿子脸上满是震惊和不情愿,脸色立变。 朱万泉心中万般无奈,但老娘都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足以说明现在朱家实在无人可用,若是自己再推辞的话,会不会跟三房一样成为家里的弃子? 人家三嫂还能独立自主,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不说,儿子也培养得很成功……而自己完全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蛀虫,离开朱家庇护能干嘛? “孩儿愿意为爹娘分忧。” 朱万泉只能硬着头皮应承下来。 朱嘉氏这才满意点头:“有时间多去城里走动走动,在士子中建立起良好的名望,不让兴王府的人觉得你接近他们别有目的,朱家事以后就指望你了!” …… …… 兴王府。 朱浩中午刚到食堂准备吃饭,就见唐寅、陆松、蒋轮三人进来,后面跟着几名侍卫,阵仗看起来不小。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京泓端着饭碗,正要拿筷子夹菜,见到这一幕赶紧把碗筷放下,站到一边去了。 来势汹汹…… 别误伤围观群众才好。 “唐先生,你们这是……?” 朱浩抢着往嘴里扒拉两口饭,防止这群人把自己叫出去说事,半天吃不上,所以先吃两口对付一下,而后起身问道。 唐寅本要说话,蒋轮抢先道:“朱少爷,现在该尊称你一声朱少爷,恭喜你县试得案首,秀才功名指日可待!哈哈。” 蒋轮很高兴,看起来比唐寅这个先生都要高兴。 或是觉得当初是他把朱浩引介进王府,眼光独到。 看看我,虽然学问不咋地,但就是慧眼识才,当初能压制王府典史的反对,顺利让朱浩报名,后来又顶着隋公言的压力,在考核中为朱浩撑腰,才顺利让其进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