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六十三章 你来我往(加更)(1 / 2)

加入书签

获兴王首肯,就等襄王府给出正式答复。 同时兴王府精兵强将也在等候出击的命令,二百骑已备好,或许大明的军人内斗方面一向敬业,兴王府一群财狼虎豹根本就看不起襄王府的人,在骆胜和骆安等头领看来,只要兵马杀过去,定能打对方一个落花流水。 当天晚些时候,庞迁收到快马来报,说襄王同意了兴王府所开条件。 当晚张景明便代表兴王府,带着唐寅、朱浩和陆松等人前去见庞迁。 因为张景明对于眼前之事不熟悉,其实主导者仍旧是唐寅。 当对方看到连王府左长史张景明,都对姓陆的幕僚言听计从,才明白兴王府从一开始就没有轻慢襄王府,对方的确派出能人前来谈判,也使得谈判可以在短短一天时间内就从接触到落实。 “如此就说好了……今晚是否便可开始行动?我兴王府已抽调数百将士,准备连夜杀奔过去。”唐寅道。 庞迁哭笑不得,问道:“是否给我们一些准备时间?” 唐寅点头:“那好,最多我们将出兵时间延后到天明,你们若有诚意的话,必须留下十名人质,兴王府承诺会好生招待……但也请将兴王府的人善待。” “这是自然。” 庞迁点头,随即又关切地问道,“有关塌房生意……” 唐寅这个没法做主,转头望着朱浩,意思是你来说。 白天时谈判基本是朱浩作为主导,但晚上再次接触,因为有张景明在,朱浩一直待在后边看热闹。 此时他才出来:“我会安排人手前往襄阳,也请襄王府派员接洽……” 庞迁点点头:“今夜老朽便动身回襄阳,主导此事……最近几日襄王府会再派人前来联系,若没有别的事,老朽便告辞了。” “请!” 张景明负责送客。 …… …… 一行出了驿馆,随后襄王府的人连夜赶回襄阳。 张景明略微有些担心:“襄王府是否会反悔?如此敷衍了事……莫非只为庞长史一行平安回去?” 唐寅道:“料想襄王府应该有诚意,不然他们不会先行派人与我们协商……看来襄王府在此事上确实受到威胁,不得已而为之,想及早谈成,化解纠纷。” “希望如此吧……伯虎,你是否与我同去见兴王?”张景明这么问,意思是你还是别去了。 唐寅自然识趣,拱手行礼:“忙碌一日,明天一早还要陪同骆卫副前往城北争议地区,解决土地纠纷,先回去歇息了。” 朱浩笑道:“张长史,我也要回家了,今天我都没读书呢。” 张景明望向朱浩的目光倒是很柔和,回来后他一直没接触王府的财政大权,自然也就没那么多争锋之心,对唐寅和朱浩的态度很随和,微笑点头,招呼陆松等人先行回王府。 …… …… 张景明一走,两人轻松许多。 唐寅望着朱浩道:“你这下又把生意做到襄阳去了……但我思虑后觉得,你未必要牵扯进如此纠纷中。你已经赚了那么多银子,为何还要趟此浑水?跟兴王府的采购生意,多是来自于苏东主给你带来的便利,而跟襄王府做生意……苏东主怕是没法帮助你啊。” 以唐寅之意,人家苏熙贵是觉得兴王府中可能出真龙,所以才会牺牲利益便宜兴王府。 要是跟襄王府做生意,苏熙贵怎可能还会做亏本买卖? “先生,你没做过生意,不知这行商的要诀是什么……襄王府做塌房生意,要的是生意渠道,我给他介绍渠道,顺带解决两家王府的纠纷,可没想过从中赚银子……我的目的,是让兴王府觉得,我作为王府中人,做生意并不是唯利是图,而是能以此帮到兴王府。” 朱浩说话七分真,三分假,但外人却看不出其中端倪。 按照常理,朱浩不该把生意往襄阳引,一旦襄阳发展起来,安陆将慢慢失去江北商业中心地位,他名下的塌房生意也会大受影响。 但实际上,从无到有培育一个商贸中心,能赚到的钱绝对很可观,就看具体如何操作。相比于安陆,襄阳地理位置更好,五百料的大船可以从大江直接驶到襄阳码头,此后不管是走陆路或是换小船至河南南阳府再登陆北上,可选择面更多。 实际上就算没有朱浩这只蝴蝶的翅膀煽动,到了明朝后期,襄阳也会慢慢取代安陆的商贸中心地位,成为真正的南北商贸枢纽。 此时朱浩想要告诉唐寅的是,如果人人都秉承儒家因循守旧的中庸思想,那这世上就没有行商之人,都安心当农民守着一亩三分地靠天吃饭去了,商贸不是靠保守就能赚钱……你有你的想法,但别干涉我的决定。 而且先不论我是否赚钱,我至少赚到了兴王对我的信任,也免得以后被人说,我朱浩借助做生意赚王府的银子,让人觉得我留在兴王府别有用心。 “随你吧。” 唐寅虽然也中庸守旧,但有一点好,那就是他思想开明。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我提醒过你,听不听那是你的事,我不会强行改变什么。 也是唐寅这一生随遇而安的际遇,形成了他这种从不与人争的性格,看起来很是洒脱。 …… …… 翌日清早。 唐寅与骆家父子带着大批侍卫杀往襄阳和安陆交界处,一次冲锋就把田地给拿了回来。 在抢回土地这件事上,朱浩觉得兴王府实力完全够了。 兴王府这两年风头大盛,连带着王府中侍卫士气都很高,毕竟一场剿匪之战,让很多人都拥有了比现在的官职更高的待遇。 再加上那场剿匪战,让王府上下有了信心,襄王府已是昨日黄花,最近几十年都要死不活的,怎么跟全盛时期的兴王府斗? 到天黑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