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八十一章 襄王有意(加更)(1 / 2)

加入书签

经过朱浩一番运作,他跟蒋轮合作的生意正式开张。 相当于城内开设了个百货公司,又像是塌房、货栈的集合,做的主要是兴王府的生意,因为以往这生意是朱浩具体经手,现在却变成蒋轮在明,朱浩在暗,一下子规避了很多政策风险。 此时跟正德十年冬天朱浩接手生意时,情况大有不同。 黄瓒入朝当户部侍郎已近两年时间,连苏熙贵最近一年都没有踏足安陆之地,明面上不敢表露任何与兴王府做生意的苗头,已多番表示安陆地方上的生意由朱浩一个人负责便可。 即便苏熙贵不抽身安陆的生意,朱浩自己也会把这生意兑出去。 以往他要靠经营王府的生意,牢牢把控跟王府的关系,让王府跟他之间产生一种或不可缺的联系。 但现在这层联系已很稳定,如果他跟王府再有明面上的生意往来,那对于即将参加乡试乃至会试,要入朝当官的他,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生意交给蒋孟载,你少赚不少钱……难道你现在是要学我唐某人,安贫乐道吗?” 唐寅在这件事上,一反常态没有去问朱浩为什么。 他已不像刚进王府时,什么都需要朱浩提点。 朱浩一步抽身的棋,他怎么都可以看懂,却还在朱浩面前插科打诨。 朱浩只是随口应付:“如果能安贫乐道,我怕老来无人送终啊……” 唐寅瞬间很尴尬。 人家蒋轮在那儿哭诉没钱讨小妾,给他生儿子,你唐寅的情况就很好吗? 蒋轮或许真的不能生,而你唐寅是有能力但却没钱生的典型,毕竟你曾有过一儿一女,虽然现在儿子死了,女儿留在家乡……但要是你临老再娶一房妻妾,或许就不用考虑自己香火继承的问题了。 唐寅被朱浩打击到了,随后便不想理会朱浩的毒舌,改而喝闷酒去了。 …… …… 转眼到了十月。 随着布政使司派来的临时学使来到安陆,科考即将正式举行,一连几天,朱浩都在闷头读书,在外人看来朱浩这是临时抱佛脚,只有顶替朱浩去给几个孩子上课的唐寅却知道,朱浩这是找方法逃避呢。 此时朱祐杬接触了一段时间的封闭治病,要说那庸医,虽然治疗一通下来没让朱祐杬的身体改善多少,但还是拿了不少钱财离开。 王府大概是想传达一种想法,不要担心治不好病人,只要你有能力,大可来一试。 这次科考,也不过是两篇四书文,考试地点仍旧在贡院内,但考察的对象是历年通过院试的生员,考试强度和氛围方面,比之童生考的三场考试要轻松许多。 这天朱浩和孙孺师生二人一起进入考场。 儒学署的人都认识这对师徒,一群人打趣说笑着进入考场。 两篇四书文…… 考试没张邦奇亲自出题那么正规,朱浩甚至不需要去考虑谁当主考官的问题,想到什么写什么便可。 等中午朱浩交卷时,发现已有很多人已交卷子出了考场。 对于一般童生来说,一天写两篇四书文,要斟酌字句什么的,难度不小,可对于一群生员来说,这就有些小儿科了。 同考很多都是浸淫学术几十年的老学究,别的不说,写文章绝对老辣,朱浩自问跟他们相比未必能夺魁,或者说他也没有夺魁的想法,而且这种考试没有案首一说,只要能考个一二等,或者考个三等前列,便可以稳稳地获取乡试资格。 没有拖延,第二天成绩便放榜。 朱浩考了个一等,孙孺考了二等,都顺利通过录科,来年乡试的资格算是就此定了下来。 蒋轮非要张罗给朱浩庆祝,还把孙孺叫了出来,毕竟孙孺是他名义上儿子的同门师弟,喝酒时不断给孙孺倒酒,让一旁的朱浩和唐寅很是尴尬。 孙孺这人…… 在陌生人面前高傲得很,眼高于顶都不足以形容他的张狂,也就是蒋轮嘻嘻哈哈好脾气,连唐寅这个便宜师祖都想一脚把这小子踹到门外去。 “看到没有?蒋孟载现在财大气粗,以往喝酒都专捡便宜的……没想到他身为王府的姑爷,以往有那么多辛酸。” 唐寅喝过酒,跟朱浩一起回王府时,还在那儿感慨。 朱浩笑道:“唐先生,你要不要也入一股生意?” 唐寅有些意动,但还是摆摆手:“算了算了,人生至此,已不再去想将来之事……这几年眼见一天天衰老,马上就到知天命的年岁,还在意那么多身外事作何?” 话是这么说,朱浩明显能感觉到唐寅心里藏着人和事。 想到来年就是历史上宁王之乱的年份,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唐寅心中最后牵绊的女人,就将命丧大江…… 朱浩心想,要不我给你想个办法,咱大江里捞个女人? 这事也就只能想想,跟宁王牵扯上关系,还私自把宁王妃给救走的话,将来可是要招惹大麻烦的。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但好像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就看有没有用心。 …… …… 朱浩顺利通过科考。 朱娘这边自然很高兴,朱浩在王府里读书,她很放心,却不知儿子现在在王府已然是先生的角色,能静下心学习的时间并不多。 王府里的朱浩,科考结束后,又全职当起了朱四的先生。 临近年关。 马上要到历史上波澜壮阔的正德十四年,这一年对朱浩的意义重大。 不单纯是他可能在王府的最后一年,也是他参加乡试的一年,按照历史正常发展,这一年也会是朱祐杬去世的一年,朱厚熜成为兴王的一年,还有就是发生宁王之乱,带来改变华夏皇位传承以及历史走向的一年。 虽然历史上朱厚照死在正德十六年的春天,但其死亡却开始于正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