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卡尔彼得斯(1 / 2)
第666章卡尔·彼得斯
喀麦隆。
伊代瑙是德国在喀麦隆地区的一块殖民地,不过这块殖民地和德国政府关系不大,而是民间殖民团体开辟的德国殖民地。
德国在喀麦隆由政府主导的殖民地则是杜阿拉,二者其实都是面积不算大的殖民据点,目前而言,伊代瑙的规模比杜阿拉要大的多。
不过因为柏林会议的召开,德国政府正在推动伊代瑙和杜阿拉合并,然后组成一个更具有竞争力的喀麦隆殖民地,然后向内陆开发。
“柏林会议后,伊代瑙以及周边肯定会正式成为我们德国在西非的第一块殖民地,未来这里也代表着德意志人对海洋征服的第一步,是我们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起点。”卡尔·彼得斯兴奋的说道。
伊代瑙的管理人员倒是不认为卡尔·彼得斯说的有什么问题,自从德国击败法国后,已经事实上成为新任欧陆霸主,但是欧陆霸主只能代表欧洲,世界霸主必须控制海洋,德国想更进一步,必须拥有像英国那样庞大的殖民地作为支撑。
“俾斯麦首相就是有些畏首畏尾,不然我们德国这么多年,也不至于在殖民地上还比不上比利时和意大利这两个国家,如果早十年,我们说不定可以夺取比如今东非还要庞大的殖民地。”卡尔·彼得斯说道。
俾斯麦从来都不是胆小如鼠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比较疯狂,毕竟其任上就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统一战争,纵横捭搕,接连挫败奥地利和法国两个强国,每一步都极为大胆,一个不小心,普鲁士就万劫不复。
不过俾斯麦的策略,恩斯特认为是极为准确的,俾斯麦的理由很充分,俾斯麦认为德国应专注于欧洲、防止法国复仇,而殖民地开支巨大、带来的收益却很小,反对进行殖民扩张。
德国最大的问题就是首先解决掉法国,如果不解决法国,那德国手里的海外殖民地再多也发挥不了作用。
首先从法国地理位置,刚好钳制住德国出海道路,甚至可以说北欧国家都可以发挥这个作用,波罗的海出海口狭窄,丹麦,挪威,瑞典,荷兰都卡在附近。
再往外就是海洋霸主英国,而德国除非是前往北美洲,否则根本绕不开北大西洋沿岸的法国人,但是现在北美已经不存在可以殖民的地方。
而德国就算借道奥地利通过地中海也达不到这个目的,因为地中海海军实力最强的还是英国和法国人。
和平时期,德国自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但是一但战争爆发,英法两国都有能力切断德国海上贸易航线,殖民地对德国本土连支援都做不到,而且直接成为负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就是如此,德国直接把海外力量撤回本土,只有东非战场,靠着福尔贝克的天才指挥能力和英国人周旋。
但是也仅仅是周旋,如果德国能一心发展坦噶尼喀殖民地还好说,就像如今的东非一样,凭借自身工业实力可以和多数国家作战。
但是一般的殖民地,根本不像东非这样,是存在工业的,毕竟发展工业也意味着殖民地独立的风险提高,假设现在东非是德国殖民地,按照东非的体量和工业发展程度,随时都有独立风险,都不需要敌人来做,自己人就反了。
俾斯麦显然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俾斯麦的决策方案始终是以欧洲大陆为中心,先集中力量解决法国这个心腹之患。
俾斯麦最擅长的是外交手段,他清晰的知道,这个时候搞海外殖民,肯定会得罪英国人,到时候德国就要同时面对英法两国的挤压。
但是,德国大多数人并不认同俾斯麦的观点,或者说利益上的诱惑,让他们对这些风险视而不见。
lt;divcss=ot;advot;gt;英国看着海外殖民赚的盆满钵满,德国的工商界自然也眼馋,所以支持海外殖民的风声一直很大,只要德国君主不信任俾斯麦,那这种风声可以立刻变成德国的发展方向。
其实从地理位置上而言,英德两国才是天然的合作者,不过德国人不懂得“低调”,在俾斯麦下台后,更是“天无二日”,非要和英国争个你死我活,最后导致英德反目。
这背后就有殖民主义者的推动,而伊代瑙的管理者,卡尔·彼得斯就是这样的殖民主义者。
说起卡尔·彼得斯,他其实和东非还有一段渊源,不过那是恩斯特的前世。
这个时空,卡尔·彼得斯是德国西非公司的的创始人之一,在1882年,其殖民公司德国西非公司,在喀麦隆沿海的巴穆索登陆,通过殖民者的传统手段,偷,骗,抢,以伊代瑙港为据点,成功在西属几内亚西北为德国抢占了一块殖民地。
实际历史上,也就是在前世1884年,卡尔·彼得斯成立了德国东非公司,并且最终使得德国获得德属东非。
说起前世德属东非的建立,俾斯麦本人是并不支持的,但是卡尔·彼得斯威胁德国不接受东非成为其殖民地,就投靠当时在刚果取得优势的比利时人,这显然导致国内殖民主义者的强烈不满,他们因此向俾斯麦政府施压。
俾斯麦政府受国内舆论压力,最终不得不做出妥协,德属东非正式成立,并且成为后来德国最重要的一块殖民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