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三章 从“需”发展(1 / 2)

加入书签

赫默丝接着说道:“提升食品口感,不一定要按照常规套路来操作,就比如豆腐脑,有人喜欢甜口,有人喜欢咸口,还有喜欢辣的,各种口感都有很大的市场,只是以往没有太多人注意,这就是我们市食品加工企业的机会。”

“就拿面粉厂来说,依托面粉厂我们发展饼干厂,而饼干厂为了生产更多口味的饼干,那对于糖,盐,干果等东西的需求自然也会增加,那我在此基础又可以发展想换原材料供应工厂。”

兰德尔等人仔细思考了一番赫默丝所描述的场景,不得不承认很有道理。

兰德尔说道:“我们可以进行初步尝试,如果效果显著的话,再一步步将配套产业发展起来。”

赫默丝:“别的地方不敢说,可整个区域内绝对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如果只是满足本市民众需求,那规模也不需要太大,建立中小型工厂就足够了。”

这其实就是建立地方性食品加工企业,在东非也算比较常见,只不过现阶段东非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的品类太过单一,而伊林加市打算从满足不同“需求”的角度来打造本市食品产业。

赫默丝接着说道:“食品加工业只是一个相当基础的产业,充分利用我们市的小麦来实现相关产业布局。”

“而我们东非其实还有一种资源被长期忽视,如果能够利用起来,我想我们市的轻工业绝对能得到大力发展。”

赫默丝也没有卖关子,他直接说道:“而这种资源就是劳动力,在本世纪初,我国人口就已经达到八千多万,东非在人口领域其实已经不算太过缺乏,而将这些劳动力资源利用起来,发展加工制造业,可以弥补我们市的一些劣势。”

“就比如纺织业,纺织业不一定非要建立在棉花产区附近,像内罗毕,布拉瓦约,杰济拉,摩加迪沙都是典型依托棉花种植发展起来的纺织业强市。”

“但是作为纺织业强国的德国和英国,棉花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我们东非的新法兰克福市的棉纺产业也是依托铁路交通枢纽来实现的。”

“这说明棉纺织业发展确实离不开原材料,但不一定要靠近产地,而棉纺织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因素和市场因素对棉纺织业影响很大。”

“就拿德国来说,德国人口密度极高,劳动力众多,市场广阔,这是德国棉纺织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德国面积不到东非的二十分之一,但是人口却高达近五千万,接近东非的一半,所以就算对东非而言,德国也是一个十足的人口大国。

而人口多,工业发达,收入高,这三个特点,就决定了德国纺织业的国内市场广阔,而丰富的劳动力人口又为德国发展纺织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可以说德国和东非相比,除了棉花种植以外的其他条件都更有利于纺织业发展。

体现在劳动力,技术,资金,市场都远比东非更有优势,而且德国除了本国市场,周边国家消费水平都很强,国际市场德国纺织品也大受欢迎。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伊林加市也不是没有发展纺织业的条件,我们市虽然不是棉花主产区,但是距离马拉维湖棉产区和索伦湖省棉产区都不算远。”

“而劳动力方面,现在城镇化水平提高,农业人口向城市流动,所以对我们而言也不是问题。”

兰德尔打断道:“可棉纺织业其他城市也发展的不错,我们如何和那些国营大厂竞争?”

赫默丝解释道:“这就要牵扯到我之前所说的需求来,也可以理解为市场。”

“棉纺织业是一相当大的工业门类,牵扯到诸多产业,而能否创造价值,终究是要把产品卖出去,我们市的地理位置,以及国内棉纺产品的情况,注定了本国市场具有很大潜力。”

“东非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可我们国家始终存在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工业产品品类单一,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就像读《哈姆雷特》的人一样,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审美是不一样的。”

“而棉纺织业下游的服装,被服等终端产品,最容易反应这种结果,我们东非世面的服装种类很少,这就决定了国内民众选择少,可选择少就意味着民众需求少么?事实恰恰相反,民众不是不想选择,而是没有选择。”

“就拿我的女儿举例,个星期,我的大女儿购买了一件多多马市产的裙子,但是这套裙子很难看,所以在她母亲的帮助下,给裙子缝了不少花纹。”

“那这条裙子很难看,为什么我的大女儿还要购买呢?因为她觉得国营商店的裙子没有最丑,只有更丑,当然,我女儿的审美或许和别人不一样,但这是不是一种新的需求,如果市面有我女儿喜欢的裙子,她就不需要对买来的裙子进行改动。”

“所以我们市在发展轻工业产品的时候,应该根据本国民众的需求,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产品,这样一来市场销路就不会成为问题。”

“我们不一定要发展游棉纺织产业,完全可以在成衣,桌布,窗帘等等需要布料的终端产业发力。”

“而原材料可以通过向其他城市进口,我们在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加工改良,这样一来就构建了完美的闭环,带动本市轻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