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北境开发(1 / 2)
1868年2月11日。 奥莫拉特镇位于肯尼亚境内奥莫河东岸,当前东非殖民地最北端的移民定居地。 在内罗毕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短时间内就输送了大批移民到此地定居,当前人口共计八百多人。 内罗毕政府组织全部的车辆将这些从蒙巴萨靠岸,一路西行达到内罗毕的移民向奥莫拉特地区转移。 可怜的内罗毕政府,在东非一盘棋下,什么也没捞着,反而不断支援肯尼亚其他地区,滞缓了当地的发展。 作为前世肯尼亚首都,和内罗毕有同样遭遇的城市还有前世坦桑尼亚首都多多马,两者不愧是难兄难弟,前世有多耀眼,这时就有多落寞。 当然,多多马由于开发的时间早,所以情况比内罗毕好的多,至少积累了足够的人口,而内罗毕建城初期,就分流了一部分人,去北边建设咖啡种植园,现在,还没闲下来,又要支持奥莫拉特镇的发展。 这两个城市和前世那种地位完全比不了,当然,这是当前东非殖民地的现状,殖民地越是往中心走,城市发展越慢。 反而是殖民地边缘的一大堆城市得到了充足发展,而奥莫拉特又是这样一个边缘地带的城市。 奥莫拉特是东非抢占奥莫河流域钉下的第一个钉子,为了早点入手为安,甚至连当地土著都来不及清理。 至于为什么选择奥莫拉特作为当前最北端的城市,是因为这里的地理条件好,土地平整,容易开发。 而再沿着奥莫河北上,就都是山地,高原,开发困难大,受地形限制奥莫河的上游区域可以说是曲折蜿蜒,用千折百转来形容都不足以描述奥莫河的曲折。 也难怪前世埃塞俄比亚要在上游修筑水电站,其水能资源确实丰富。 奥莫拉特南部紧紧挨着奥莫河三角洲,距离图尔卡纳湖大约有三十多公里路程。 奥莫河三角洲生活着靠捕鱼为生的土著部落,所以奥莫拉特绕开了奥莫河三角洲,选择更北一点的地方建镇。 这个位置非常不错,和三角洲地图相比不容易受水涝灾害,而且土地也很肥沃,当地的土著没有种植经验。 所以这里的土地,从来没有开发过,加上奥莫河的滋养,和数千年的积累,两岸全是肥沃的土地。 而奥莫拉特镇的设立和以往东非扩张的套路一样,就是先将土地圈起来,然后再慢慢将土地原本的主人请出去。 而圈里的土地就彻底变成东非殖民地自己的土地了,当初恩斯特就是用这招将整个坦桑尼亚内陆高原圈了起来。 以姆万扎,基戈马,姆贝亚,卡龙加……等围绕坦噶尼喀地区(内陆高原统称)一圈的大城市为据点,将坦噶尼喀和其他势力分割开来。 然后用移民将圈里的土地彻底占据,慢慢的坦噶尼喀地区就落入了东非殖民地手中。 至于肯尼亚,那是通过战争手段掠夺过来的,所以不是这个套路。 而今,奥莫拉特镇的设立,又一次展示了东非殖民地最拿手的扩张手段。 奥莫拉特镇从建立起那一刻,就彻底将埃塞俄比亚的诸方势力(包括阿比西尼亚帝国)和奥莫拉特以南的土地彻底分割开来。 等奥莫拉特下属的村子据点建立和完成,这些势力,联系和进入肯尼亚北部的道路就被东非殖民地阻断了。 图尔卡纳湖沿岸广大的土地(大约五十万平方公里),就成了东非殖民地的囊中之物,东非殖民地可以从南(内罗毕)北(奥莫拉特)两个方向慢慢消化中间的地区。 而图尔卡纳作为咸水湖,周围的部落和土著数量并不多,孤立无援后,只能成为待宰羔羊。 奥莫河流域的降水量在1500到2000之间,所以处在下游的奥莫拉特根本不缺水源,在这个地区,可以大规模种植水稻用来养活移民。 奥莫拉特镇以南的图尔卡纳湖,和图尔卡纳湖以东的肯尼亚地区,并不适合大规模粮食种植。 沙漠,草原交织分布,所以被规划为牧场,牧场在东非牧场是经济价值最低的土地利用方式。 整个东非高原,都是热带草原气候,根本不缺这点草场,而且南部的降水还多,水草也更加丰茂。 加上,东非当前,有大量土地没有开发,哪怕是人口最密集的上滨海区,也有大量的草原和森林。 所以肯尼亚北部的自然条件,根本就不够看,也就是为了移民实边,才会在牧场选择上对肯尼亚北部倾斜。 而放牧也不是那么好放的,在东非实行的是“武装”放牧。 非洲除了撒哈拉沙漠是真正的不毛之地外,几乎所有区域都遍布着野兽,哪怕南边的卡拉哈迪沙漠,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