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四章 燃烧(1 / 2)

加入书签

1873年10月8日。

遥远的大西洋西岸,五大湖之一的密歇根湖西南岸,如今已是深夜,但是罕见的整座城市的人都没有入睡。

黑兴根银行芝加哥支行行长奥德赛以及一众员工,连同整个芝加哥西区的市民的注视下。

有“风城”外号的芝加哥,此时此刻除了西城区以外的地方,已经变成了一片火海,大火把天空照的通明,时不时就有成栋的建筑在烈火中倒塌,火苗直飞冲天,浓烟滚滚。

无数芝加哥市民从其他区域涌入西城区,哭声,嘶吼声,抢劫的声音不绝于耳。

以至于黑兴根银行芝加哥支行不得不加强安保工作,保安队带着枪支在银行周边四处巡逻。

站在银行三楼,眺望市中心,已经完全被大火吞噬,其中就包括芝加哥的商务中心,那里是美国各个银行等金融机构汇集的地方。

同行们遭此大难,让黑兴根银行芝加哥支行行长奥德赛不禁感慨道:“哦,上帝保佑!幸好芝加哥的房价拯救了我们。”

黑兴根银行芝加哥支行比较特殊,建在芝加哥相对比较落后的区域,所以黑兴根芝加哥支行的主体大楼,犹如鹤立鸡群一般矗立在一堆不超过两层的棚屋中间,格外突兀,使得奥德赛行长能够悠然的观看芝加哥市区内的火情。

芝加哥城在密执安湖南岸,位于五太湖平原上,原是印第安人狩猎地,1834年建市时人口不到1000人。由于美国的西部开拓,还是偏僻小镇的芝加哥在南北战争之后迅速发展起来。

随着农牧业的发展,森林、铁矿的开采,运河、铁路的接通,芝加哥城,仅仅数十年时间芝加哥人口就达到35万人,同时是美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肉类交易市场,有“世界屠宰场”的美誉。

芝加哥的发展足以让东非王国一众城市无地自容,整个中央省的三座城市(第一镇市,达累斯萨拉姆市,巴加莫约市)加起来人口勉强能达到芝加哥的一半,作为全世界移民的第一选择,美国就是有这个号召力,这里汇集了各国移民,英国,爱尔兰,波兰,瑞典,德国……包括意大利,华人,印度人,还有此时地位最低下黑人。

早在1865年,黑兴根银行就在芝加哥城开展业务,但是黑兴根芝加哥支行的发展只能说是平平无奇,这里远离芝加哥市中心的中央商务区,很不利于职员们开展业务。

许多商人和芝加哥市民都会选择到市中心办理业务,不过随着黑兴根银行在欧洲地区混的风生水起,黑兴根银行在北美的知名度也大为提升,即便地理位置有些不佳,选择在芝加哥支行贷款的人也多了起来。

对于这个糟糕的位置,最芝加哥支行也曾想过换个地方发展,但是被纽约北美总部给驳回了。

纽约北美总部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西城区地价相较于市中心来说很便宜,在这里不用多花钱,可以节省开支。

但是这种说法明显站不住脚,在购买了西城区的一大片土地后,黑兴根银行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改建,改建后的花费足够在市区中心买下一个足够好的地段了。

而且黑兴根银行北美总部根本不缺钱,作为经济上仅次于欧洲的北美,黑兴根银行在这里发展也是一日千里,甚至比欧洲发展更加顺利,在这里黑兴根银行完全发挥出一家银行应有的金融属性。

为了显示财力,获取储户信任,纽约北美总部在曼哈顿建设一栋极其豪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七层同时配有电梯的大楼。

黑兴根银行北美部分,主要做的是德意志人生意,在美国德意志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加上德意志人文化水平普遍高,创业热情不小,就和充斥整个美国的诈骗业一样,像制作假币,做假账,办假证,高端金融诈骗等几乎可以肯定大部分都是德意志人。

这些行业当然是有一定文化或者会些技术越好,普及了义务教育的德意志移民有天然优势,像意大利那种也就只能干干黑帮这种粗活。

而且德意志人还有一个特点,稍微混出头的就想回到家乡显摆一番,这样许多德意志富商和有钱人就很喜欢把钱存在黑兴根银行,除了亲切外,方便回到德意志后拿着黑兴根银行的支票直接在欧洲兑换,普通德意志人也是如此,给家中汇款时也是直接选择黑兴根银行,可以省去不少麻烦,就比如语言障碍。

仅靠着在美国的德意志人,黑兴根银行发展就有很大优势,尤其是德语社区,1860年时,在美德语报纸期刊共有250多份,不管是大城市还是社区,只要有德裔的地方就有德语的报刊杂志,到了1871年,美国百分之八十的非英语刊物都是德语报刊。

所以这个时期的德意志人在美国相当有实力,尤其是德国统一后,美国就算想推动同化政策也要思量一番。

总而言之,黑兴根银行根本不缺钱,和芝加哥支行同时期的其他城市银行也都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