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韬光养晦(1 / 2)
恩斯特一行人在达累斯萨拉姆市新港登岸,然后转乘火车前往第一镇市,这个时候的第一铁路已经相当繁忙。 作为中央铁路的一部分,第一铁路负责将海外购入的铁路建材,源源不断的向铁路修筑第一线输送。 顺带着达累斯萨拉姆市新港区得到了大力发展,一系列钢铁加工厂在这里建设,东非自主的建造的机车厂也在新港区建立起来。 高耸的烟囱在新港一座座拔地而起,大批产业安顿众多居民就业落户,导致新港区的繁华度直逼达累斯萨拉姆市经济开放区,因为两地紧紧贴合在一起,一些不知情的商船,经常错把新港当成原达累斯萨拉姆港,为此东非海军也开始加大力度,引导一众商船正确进入旧港。 虽然用肉眼都能看出来新港发展的不错,但是具体数据可不能真让他们摸了去,这也算东非阻碍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 东非已经过了如履薄冰的发展阶段,接下来则是韬光养晦,闷声发大财这种思维方式恩斯特最熟悉。 “比我离开时,建设还要繁荣的多!”斐迪南在一旁感叹道。 恩斯特在一旁说道:“这都是中央铁路修建的功劳,修建中央铁路只有三个发力点,一个是马拉维湖工业区,一个是起点达累斯萨拉姆,还有一个是终点新汉堡港。新汉堡港建设还需要时间,所以只能先开发达基础条件良好的累斯萨拉姆新港。” 铁路修建所需要的钢铁无非两种途径,一是从国外购买,二是东非自己生产,而东非当前唯二能独立生产钢铁的只有马拉维湖工业区和北方工业带。北方工业带负责北方铁路建设工作,而规模更加浩大的中央铁路只能依靠马拉维湖工业区。 东非当初建立马拉维湖工业区的条件可以说是差到了极点,这个条件主要指的就是交通条件。 大型设备全部靠人拉马拽,而马拉维湖工业区的路况也不好,这些年东非水泥产能上来了,才开始改善马拉维湖工业区的交通条件。 实际上马拉维湖工业区算是一个战略性工业区,当时恩斯特考虑的是万一东非沿海失守,黑兴根王室还能转入内陆领导反击。 所以姆贝亚市虽然深居内陆,发展却丝毫不逊色于沿海的达累斯萨拉姆市和蒙巴萨市,那是当陪都培养的。 不过随着东非国力上涨,这种考虑现在也算终止了,但是姆贝亚作为东非重工业中心的地位已经确立,而且将继续保持这一优势直到津巴布韦地区重工业发展起来为止。 津巴布韦当前开发的难题和当初马拉维湖工业区难点相似,那就是交通不便,而且比马拉维湖工业区更加严重。马拉维湖工业区还能依托鲁伏马河下游航运减少一部分路程,津巴布韦完全没有这个条件,所以没有铁路,津巴布韦的作用完全发挥不出来。 初到东非的卡琳娜在一旁说道:“这么看来东非发展的还是不错的,城市方面,除了人少一些,其实和奥地利其实没有太大区别。” “这么比较其实是不对的,就拿维也纳来说,人口超过五十万规模,几乎可以和一些小国直接比较,维也纳一地的经济价值可能比整个东非创造的经济价值还要高,所以我们东非和奥地利相比还差的很远。”恩斯特在一旁解释道。 恩斯特的解释其实是把黑兴根财团在东非创造的价值同东非分开,有了黑兴根财团的东非就相当于开了外挂,没有黑兴根财团东非王国其实就是一块面积看着大的殖民地。 “你就偷着乐吧!这么好的一块地方,没有被其他人盯上,才让你钻了空子,要是当初奥地利避开和普鲁士竞争,选择开发非洲你说会怎么样?”斐迪南大公突发奇想道。 “不怎么样,如果让奥地利来开发非洲,我敢打赌,最多也就发展成为隔壁葡萄牙人的水准,殖民地开发是需要魄力的,而想把非洲发展成现在东非这个水平,就更需要前期不计成本的投入,做好长期亏本运营的打算,而且光有资金投入还不行,同时需要强大的组织能力,这些都是奥地利缺乏的。” “而且奥地利不像我这种个体户,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欧洲各国的关注,如果是奥地利亲自下场,那其他国家也不会无动于衷,至少英法两国会坐不住。” 恩斯特自称个体户,实际上是夸张的说法,不过殖民公司和个人单独在海外开展殖民行动,其实是这个时代的常态。 比如英国殖民地许多就是这么来的,印度就是东印度公司开发,然后由英国接手。 历史上德国殖民地许多也是这么来的,东非殖民地和西南非洲殖民地都是由私人公司开发,然后要求本土保护,最后并入德国殖民体系。 恩斯特开发非洲和那些殖民商人,公司,团队最大的区别在于,是真的把东非当做自己家的产业来开发,而且走的是长期发展路线,这一点,反而是比利时的利奥波德二世和恩斯特有些相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