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5章 八零年代(14)(1 / 3)

加入书签

看着面前的手抄本县志, 江易目光闪了闪。

白教授一见到他们,就拿出两本手抄本县志,让他们找出前三十页内里含有凤字, 鸾字, 凰字的地方,统计出这些字出现的次数, 并且记下它们出现的页码和行数。

给的时间是三十分钟。

原来是这样的文字分析员啊!

而这位白教授, 对于凤凰鸾鸟还当真是情有独钟呢!

江易现在是在招待所的一间杂物间内,这个杂物间里摆着两套桌椅,大概就是临时用来抄写的地方。

江易坐的桌子离着另一张桌子大约有个五六米的样子, 而且另一位面试者冯庚,这会儿已经开始专心致志地翻起了书。

其实这种寻章摘句式的研究, 江易虽然不是搞这个专业的,但也听说过一点。

比如说某名著,有学者就会专门统计里头出现的香字,玉字,泪字,用这些字出现的频率, 来分析名著背后隐藏的深意之类。

这个活儿听起来简单, 可是要人工手动搞完,那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不过后来计算机普及以后, 这个活儿简直不要太轻松。

比如说现在, 江易偷摸着掏出手机,把县志的前三十页拍了下来, 用转换程序转成了文字版,用凤凰鸾鸟做为关键字搜索下,一分钟就搞定了。

当然了, 要按照白教授的要求,在白纸上把这些给写出来,也得花上几分钟。

但这本县志的前三十页里提到这四个字的并不多,只有四处,江易很轻松地就写好了。

看到冯庚还在那儿奋笔疾书,江易也不想就这么把结果给交上去。

就悠闲地翻起了这本县志。

沁城市面积在辰国的四线城市里不算大,勉强算是中等,不过一万平方公里。

一共下辖五个县。

江易看的这本,就是其中一个县上原县的县志。

江易前天才看过辰国通史,大概知道一些。

沁城市如今虽然在辰国默默无闻,认真算起来,当初也是辰国第一个朝代凤朝的中心疆域。

沁城境内山峦重叠,也是数十条河流的发源地。

气候和植被确实挺适合人类居住。

白教授的意图,难道是想研究沁城与凤朝发源地的关系?

不过辰国通史里记载的凤朝祖地,却是在几百公里外的夏城呀……

他想来想去,也想不大明白,不过听到旁边的冯庚已经站起身,准备去交卷了。

他就跟在冯庚后头,把手上的答案交给了白教授。

白教授已经泡好了两杯茶,在茶几上摆了盘饼干,客气地让他们坐。

“请你们稍等一会儿,尝尝这个饼干,我从首都带来的,味道还不错。”

看到二人坐下喝茶,白教授这才拿起两份答案来看。

他先看的是冯庚的。

冯庚的字迹非常工整,而且字也写得好,端正大方,倒很符合对方语文老师的身份。

答案也是对的,只有在一处标出的行数上,可能第一次数错了,写成了十三,但校对后又改成了十四。这样就有一点涂改的痕迹了。

他又看江易这个年轻人的。

江易写的也很工整,但字形就很一般了。显然硬笔书法的功底跟冯庚没法比。

但江易的答案也完全正确,一星半点的勾划涂改都没有。

显然两个人都是他想找的帮手了!

白教授很高兴,“我这次来沁城,就是想要找一些考古资料,来之前,我也没想到光是沁城的县志就有几百本,工作量很大,我一个老头子短时间也做不完,所以就想找帮手,你们两个检索文字都很细心,那我就请你们一道来给我帮忙,每周二十块钱劳务费,小冯是老师,九月要开学,那就先暂定一个月,怎么样?”

一周二十块钱,如果按照四周算,一个月就八十块钱。

这个钱比冯庚的工资还高一点呢,冯庚想都没多想,就点头答应了。

江易一时半会儿的,也没有什么其它的事,就也应下了。

这份兼职,如果江易没有手机的话,那肯定是个有点费眼又需要细致耐心的活儿。

但江易有手机,扫描再转换再检索,每天的工作量轻轻松松,只用十分之一的时间就能做完,为了不给临时同事造成压力,不当职场卷王,江易最多比冯庚每天多完成五六页。

余下的工夫,江易就看看自己扫描进手机的辰国风云。

一周后,江易和冯庚都拿到了自己的报酬。

江易这会手里有一百多块钱,就算是天天在小饭馆吃小炒再加瓶汽水,一天的花费也最多不过两块而已。一周能挣二十的话,都还算有的剩。

冯庚则向白教授道了谢,小心翼翼地把钱放进了自己的旧皮夹子。

“明天我女儿要过来,我陪她在沁城转转,你们两个正好就休一天的假吧。”

白教授笑呵呵地给两人放了假。

从白教授那儿出来,两人正好有一段同路。

冯庚的眉头始终不自觉地皱在一起。

这两天,两个人都在一块儿工作,互相也攀谈几句,算是熟悉了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