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章 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1 / 2)
李谦怀抱吉他,再一次的躬身、点头,向现场观众们热情的掌声致以谢意。 民谣之所以动人,是因为民谣里说的唱的,都是一个情字。 中国之所以有民谣,中国人之所以爱听民谣,且之所以全世界唯独中国有民谣,是因为中华民族是全世界那么多民族之中,感情最丰富的民族,而中国人,也是感情上无比敏感的一群人。 如同欧洲人用圣诗来歌颂神灵,如同美国人用乡村民谣来讴歌生活,也如同非洲人用鼓点和舞蹈,来庆祝丰收与交.配。 情之所系,潸然泪下。 现场的掌声势如潮水,久久不落。 电视机前的无数观众,在这一刻也下意识地摇头叹息。 少有评价。 即便有,也无比简单,一如民谣的简单。 有人说,“唱得真好!” 有人说,“这首歌真好!” 有人说,“教主不愧是教主!” 有人说,“老公,我有点想哭!” 还有人说,“我突然想去成都看看!” “那就去吧,咱们一起去!” 更多的,是默默地伤怀,一言不发——想到的很有可能并非成都,或是某个地方,或是一段时光,也或是一个人、一个背影。 再或者,只是一杯咖啡的味道。 以及那个人掌心的柔软。 说到底,《成都》唱的不是成都,是感情。 ………… 演唱会的休息室,也一样的沉默着。 片刻后,廖辽突然笑起来,说不出是得意,还是苦笑,或者是什么别的复杂意味,她扭头瞥见坐在身边的郁伯俊,碰碰他的肩膀,“哎,你知道吗?” 郁伯俊手里端着水杯,扭头看她,“嗯?” 廖辽笑,“全世界我都找不到一个能让我甘愿给他当一辈子小老婆,甚至哪怕是情妇的男人,只有他!” 她指着电视屏幕上那个怀抱吉他的大男孩。 是的,大男孩。 生于1978年的李谦,今年二十四岁。 郁伯俊耸耸肩,“关我鸟事,我又不是GAY!” 廖辽哈哈大笑。 ………… 掌声终于渐渐落下。 李谦点着头,回身坐下,“谢谢大家,谢谢!那……再唱一首,好吧?” “好!” 全场近乎齐声的回答。 然后是又一阵的掌声。 顿了顿,待掌声落下,李谦道:“接下来这首歌呢,可能有些朋友在几年前就读到了,但大部分人应该是根本就没有留意到。1997年,我的一首诗发表在《燕京晚报》的副刊上,当时的署名,是我的一个笔名,叫做‘海子’。” “后来又陆续的发表了一些诗,在2000年,也就是前年,结集出版了一下,这本诗集,不太厚,有大概是一百二十首我的诗,书名叫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然了,销量不太好,这个时代,大家都太忙了,已经不怎么读诗和喜欢诗歌了,不过……” “嗯,对不起,有点扯远了,接下来这首歌呢,就是当年的那首诗,我自己谱的曲,送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够喜欢!歌名就叫《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听李谦说到自己曾经发表过诗歌作品的时候,现场的近四万名歌迷也好,还是电视机前的上亿的观众也好,除了初次与闻的惊讶之外,倒没有感觉有什么特别的吃惊,毕竟,李谦此前的很多歌曲作品的歌词,一直都是被歌坛和文学界盛赞的,对于李谦能写诗这件事,大家实在是并不会吃惊。 但叫人吃惊的是,李谦居然还有一个笔名叫“海子”,而且这个“海子”居然还结集出版过自己的诗集——大家居然全都不知道,甚而没听说过! 这个时候,很多歌迷心里下意识地就想—— “你早说呀!” 你早说“海子”是你的笔名,怎么可能销量不好? 说不定直接就脱销了呢! 然而,他居然不说! 此时此刻,无数人心里下意识地想到:如果不是今天要唱这首歌,也不知道要到多久之后——兴许就是需要唱到这首歌的时候呗,他才会提起这件事吧? 而同样是这个时候,全国加一起也没有多少的一些人,忽然想起自己曾经读到过的那首诗,或自己曾经买过的那本挚爱的诗集——忽然间恍然大悟! 有这种经历的人,实在不多。 你想想都知道,既要喜欢诗歌,在这样一个年代,仍然愿意去读诗,也愿意掏钱去买诗集,还是一个不怎么出名的、当代的、中国人的诗集,可见这个人对文学是有多么的热爱。 事实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本诗集出版发行到现在超过两年,总出货量还不到一万册,考虑到滞留在各个发行渠道和书店里的那部分,实际的销售量,去到了读者手里的那部分,都不知道有没有超过五千册! 而与此同时,在这五千人之中,你还得正好是喜欢李谦、喜欢四大美人乐队的,以及当时当下又正好正在收看演唱会直播、甚至就在成都站演唱会现场…… 加在一起,都不知道有没有一两千个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