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82章 谁都不能抹杀(2 / 2)

加入书签

为了大秦繁荣富强百姓富足,而是为了王权稳定,因此朝堂从上到下对平民的需求基本上都是忽视的,用苛刻的法律来约束民众,达到安稳的局面,但殊不知统一后的六国,和以前传统秦国的规模和情形已经完全不一样,民间对于这种苛刻的法令充满了敌视和怨恨。
但即便是皇帝、李斯甚至所有大臣都知道法令的弊端,但却仍旧还在不断的压制,妄图用强法将所有反抗的声音都彻底压制下去。
焚书坑儒,就是镇压这些不同的声音最剧烈的手段,然而也正是这一次,彻底动摇了百家门徒对大秦所存留的一点点的好感和信心。
李斯和秦始皇,终于还是因为所处时代的思维和眼光问题,亲手葬送了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大秦江山。
陈旭要为大秦续命,要保证秦始皇去世后大秦能够安然无恙的传承下去,就必须将大秦眼下诸多束缚发展的顽疾都全部化解掉。
大秦其实就像一个年轻力壮的病人,看起来健康无比而且体格强壮,但实际上五脏六腑和筋骨皮肉都不健康,各种病症积累在一起,只要病倒,基本上也就无药可救了。
而陈旭就像一个医生,需要在病人还没病倒之前,用传统中医的方法慢慢调养,标本兼治的让病人真正好起来,而不是像李斯一样,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哪儿不舒服就医哪儿。
总体来说,李斯因为传统思维加上根深蒂固的法术思想,只能不断用猛药去压制病灶,殊不知病情看似被压住了,实际上病灶已经像癌细胞一样不断在扩散,等到发现的时候,五脏六腑都已经朽烂无药可治了。
而眼下的大秦,经过陈旭几年的调养之后已经初见成效,从朝堂到民间,大秦帝国的综合国力在逐步增强的时候,民间百姓对大秦的认同和凝聚力也在不断增加。
至少商人和百家门徒对大秦的认同度已经非常高。
任何一个强盛的国家,必须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都要强大,然后辅以农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发展,国家就会上升到一个非常发达的地步。
眼下陈旭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经济改革,大秦的经济实力正在不断增强,政治方面,陈旭掌控了中书省,获得的政治上的主动权,从改革三省六部开始,大秦的政治改革一直都在慢慢推进,各种压制百姓的苛刻法令都在慢慢被废弃和修改,当然,距离陈旭的想法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政治改革往往非常复杂,要么就造反推倒重来,要么就只能去徐徐推动,陈旭肯定只能选择后者。
而一个国家要想军事也达到强盛,就必须有一个完备的军事制度,大秦眼下的军事制度弊端重重,迫切需要进行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而陈旭以为最重要的就是,树立起军队的国家观念,而不能让军队的一切活动都是为皇帝效命。
虽然军队的性质一直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几千年一直都是如此,但保家卫国才是军队最大的使命。
这次雁门关事件,陈旭从最开始的疑惑慢慢变成了一种期待,他希望通过这件事来推动军队体制的改革,虽然可能会得罪王氏,但为大秦未来计,这个改革必须完成。
只不过军队从来都是皇帝的禁脔之地,如果处置不好便会造成巨大的动荡和不安,甚至让皇帝对自己产生猜疑,因此需要小心翼翼,要把一切都想得仔仔细细才行。
总之就是,眼下的大秦不是以前的大秦,摸石头过河的时代已经结束。
不管是计划经济还是自由经济,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不管是君主立宪还是国民议会,不管是征兵制还是募兵制,这些都已经有了诸多成熟的理论甚至参照物,陈旭要做的,就是在发展中寻找出来一条符合大秦特色的发展道路,继承周礼,融汇百家,弘扬法术,礼法兼顾的推动大秦向前发展,至于最后到底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那个估计他已经看不到了,但当各种先进的文化理念被推广出去之后,许多事必然就会开始剧烈变化。
人类文明的发展,其实就是被偶尔几个突发事件推动转折的,就像华夏,突然在大秦的统治下,短短十多年便奠定了后世两千年的模式,而推动这个过程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秦始皇。
千古一帝的功勋,谁都不能抹杀。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