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八章:大道筑基,剑心通玄(1 / 2)

加入书签

仙芝峰,洞府当中。 张烈并没有发现身后王婉仪的一路相随,除了双方修为差距的原因以外。 更多的原因在于,他将所有的精神都用在自己身上了。 体内神识法力,催行若激流流转。 刚刚盘坐下来,就可以感受到四面八方的天地灵气,正在向着自己急速涌动而来。 体内五行法力流转,深厚而雄浑强横。 在这个时候,张烈的精神反而空余下来了。 “真是没有想到,楼鸿羽处心积虑也要请幽夫人答应干预,竟然仅仅只是为自己准备一场公平的生死斗剑。” “正常来说,有金丹境真人看顾,哪怕在剑锋刺入他心脏前的前一刻出手,也是来得及的。但是我和楼鸿羽都算是剑修,杀伐酷烈,根基也都修得太深厚了,斗到最后一刻,连金丹境真人都没有十足把握可以看顾好我们的刹那生死……” 正是因为从来没有真正败过,从来没有真正接近过死亡,因此,楼鸿羽的心境才会有自我怀疑与破绽。 当然,如果能够在公平的斗剑下获得胜利,他也是能进入大道筑基的,输了的话把握就只剩下一半了,只不过,这次他走运挺过来了。 诸念并起,而后归于虚无,一念不起。 石洞当中,张烈盘膝吐纳,感受着四周天地灵气的大量涌入,转化为法力,升华周身。 经过万年发展,玄黄大世界通玄修界的筑基法门,有三大方向,繁多细小差别。 其一是长生筑基,首重法力精进。 虽然被称为最弱的筑基法门,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同样是长生筑基,根据修炼功法的不同,体质的不同,领悟的不同,依然还是有人法力浅薄,有人法力深厚的。 浅薄者自是不用多说,往往在其后的修炼中越发艰难。 而深厚者,筑基之后获得的神识法力加成,可能还要超过一些神通筑基者,只是比这少了一项神通凝聚,但如果身价丰厚,灵符法器充足的话,真的斗法,也未必会陷入劣势。 毕竟决定斗法胜败的因素有许多,神通凝聚,仅仅只是其中一项而已。 修士神通筑基,亦有强弱之分,长生筑基是下限较低,而神通筑基下限较高,只要能够完成神通筑基,至少法力也是长生筑基中的中流,怎么也不会是末流,但每一名修士悟性不同,传承不同,体质际遇不同,最终每人修炼凝成的神通也是不同的。 有强有弱之分,其中强大的神通可以让修士越过几层的法力差距,击败击杀同境对手,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张烈的师尊七煞道人,他即便是刚刚开辟紫府,就已经可以为宗门分担做事了,寻常紫府境修士在刚刚开辟紫府的七煞面前,依然没有任何修为上积累带来的心理优势。 但其中弱的,就作用不大了,还有一些神通,是房间凝聚的辅助类神通。 对于修士的修仙百艺有所强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火灵道体,既可以辅助修士强化炼丹炼器方面的技艺,对于斗法战斗,同样有着巨大的帮助,金虹谷丹王文慧秀便是在筑基境修成这一神通,一步步成为宗门第一炼丹师,在开辟紫府之后又强化这一本命神通,可见文慧秀对于这一本命神通的重视程度。 教你如何设置阅读页面,快来看看吧! 最后是大道筑基,既得长生筑基的神识法力积累,又完成了本命神通的凝聚,也正是张烈,此时此刻所凝聚的: “人类修士师法于强大妖兽,凝聚本命神通,而我所会凝聚的本命神通,又会是什么?” 带着这样的期待,张烈精神宁静的审视感受着自身神识法力的快速增长。 在这已然提升数倍的狂暴法力作用之下,被紫心大法强化下张烈近乎半步炼体修士的身躯、经脉,被全面撕裂。 他的经脉无论宽度还是坚韧,都是大多同境修士的两倍以上,然而张烈积蓄的法力,却是更多倍数。 这些法力在狂暴运行的过程中,将经脉肌体撕裂,而后重塑,丹田微微膨胀,其中法力每转一圈,丹田就增大一分。 直到丹田气海容纳扩大了五倍,并且将分散在体内百脉中的多余法力逐一吸纳进来。所有的法力都汇聚在丹田之中,不断如气旋般旋转,将气态的真气凝聚为液态的真元,这一过程才逐渐停止。 也就是在这一刻,张烈突然感到丹田之中突然间冲出一股狂暴至极的法力,它在自身体内疯狂的左突右撞,而后在张烈的微微皱眉间,蓦然透体而出,化为一柄由法力形成的飞剑,悬浮在自身的眼前,其上剑意,似是要将一切试图靠近自身的威胁,尽数斩杀于剑下: 剑心通玄气,由长于剑道的练气修士,经多年苦修参悟、顿悟,所修炼出的精纯法力。 拥有将法力转化为精纯无比高攻击性剑气,再自如转化而回的恐怖能力。非是在练气境界,就将法力剑气转化锤炼到极致境界的修士,无法修成,无法领悟。 锵。 那口由法力凝成的飞剑,蓦然消散再一次化为一股股紫心法力,涌入回张烈的身躯体内,张烈也渐渐明悟到了这本命神通的威能特性。 上古时代,许多剑修为什么可以使用法宝? 因为这些大剑修,在练气境的时候就将剑气转化控制得随心所欲了,所以修炼剑道根本不影响人家继续炼丹,炼剑,祭炼各种法宝。 然而世间修士,绝大多数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再加上年代久远,所以哪怕在燕藏锋的笔记当中,也是认为,一旦选择了剑修之道,一身法力尽数转化为剑气,就要放弃其它道路了。 他却是没有领悟想到,真正的当世天骄,那是老子全要,上古时代的神剑钟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