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一十一章:第一次魔劫降临(1 / 2)

加入书签

自白骨渊修士被满门诛绝之后,这曾经的四大凶地之一,就迎来了不少的人流,但凡是人都会有几分猎奇的心理,修仙者也不例外。 曾经的玄光山四大凶地,生人勿近,现在四大凶地仅剩其三,白骨渊虽然还是那个白骨渊,却再也不是什么凶地了。 无论正魔邪道亦或散修,自然有不少好事者特意过来看一看,甚至还有修士家族的老一辈修士,带着族中小辈修士前来增长见识。 “你们看到了?这就是修仙界的残酷之处,当年有邪佛坐镇的白骨渊,为恶深重,却又有谁敢前来挑衅?就算正道修士也要称其一声白骨尊者。” “邪佛圆寂之后,白骨渊看似仍旧鼎盛,但是没有了真魔境的修士坐镇,就是站不稳脚根的,这就是法力第一的修仙界。” 一名蓝袍老者,带着族中弟子向面前的山崖峭壁、白骨成渊指指点点,希望可以激发族中弟子在道法钻研上的进取之心。 只是这种事情,哪里是那么容易的。 族中大多数的年轻人生性跳脱贪玩,在逐渐消去刚刚来到白骨渊的惊惧之后,大多好奇起来,追着族中长辈问东问西,那名不耐其烦的蓝袍老者,一边摇头苦笑一边给这些年轻人讲解: “那位诛除灭掉白骨渊满门魔修的修士,自那一战后就消失了,有人说他是东洲前来游历的剑修,剑辟群邪之后又纵意天下去了,有人说他是玄光山解家的天才修士,只是在那一役后也已重伤身殒。” “这些可能都是有的,但我更相信,我们会在某一天再次听到有关这位修士的事迹。” 这个蓝袍老者并没有注意到,族中子弟中一名最为出色的英才,在离开白骨渊时,留恋地回首,以及其那一双隐隐透出血红色的双眼。 当天夜里,这位隐藏极好的白衣魔修,就又一次折返回来,事实上就连这一次出行,都是他施以魔法蛊惑了族中的那名长老,才得以成行的。 “若不是我甘冒奇险,蛊惑了徐长老,哪里会有这样的收获?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像白骨渊这样的魔道大派就算被灭了,也定然会有强大的底蕴留存的。” “就凭那些庸人他们如何能够看得出,就凭这白骨成渊,这就是一件罕见的异宝!” 徐仲卿本是玄光山附近,一小型家族的子弟,他们这一支虽然曾经也出过筑基修士,但是现在连玄光山都已经住不下去了,虽然家族还有一些力量,但也仅仅只比散修稍好一些。 徐仲卿是徐家这一代的天才,他在幼时起于族中藏经阁中,意外发现一本魔道功法,虽然也是残本,但是比徐家家族功法却是强出太多,徐仲卿在接触修行后,渐渐察觉到这一点,因此就开始转修魔道功法,凭借魔道功法的速进特性,成为整个家族这数百年以来的第一天才。 徐家已经虚弱到根本无法建立起测灵台的地步了,仅仅只凭族中长老的经验判断当然容易出现判断失误。 虽然他们一开始判断徐仲卿资质平平,但是徐仲卿其后的修炼越来越突飞勐进,徐家长老们当然是以其后期表现为主。 但只有徐仲卿自己才是自知自事的,自成年以来,自己就变得越来越嗜血,喜食生肉,有的时候看到同族中爱慕自己的女孩脖颈,都会生出一股想要咬下去的强烈冲动。 这些还是次要的,最为重要的是。自己的功力在两年前就开始停滞不前了,虽然修士遇到修炼瓶颈是正常的事,但是再继续拖下去,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就会完全失去,这才是徐仲卿根本就无法接受的。 所以,这一次他才甘冒奇险,愿意给族中一名长老种下心魔导向,令其坚持要带族中弟子,来见识一下这曾经的四绝凶地之一白骨渊。 而在到了这里之后,徐仲卿果然清晰的感应到,只要走入白骨渊当中吞噬大量被魔意污染的灵气,自身的法力就可以迅速增长。 夜色之下,徐仲卿快步行走于累累白骨之上。全然不顾其中攀爬的蛇虫鼠蚁,滋长出来的阴邪之灵。 “呵呵,哈哈哈哈,这里果然是魔修宝地,只是有些奇怪……这里明明已经空出来有几年了,怎么还会有这么多的灵骨留存?以玄光山魔修的数量,不该如此……” “这有什么奇怪的,因为有我藏在这里,凡是来修炼魔功捡取灵骨的修士,全部都被我镇入幽冥地狱中了。” 在听到身后这句话语的那一刻,徐仲卿整个人都僵住了。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他勐地回过头来,甚至腰间软剑都已经抽出来了。可是所见到的却是满目黑光漫卷落下,下一刻便已经五感俱失。 这名出手的人,当然就是张烈。 在灭掉了白骨渊那些魔修之后,他做出一击得手远遁万里的迹象,然后绕了一圈,又躲回到白骨渊中。 这白骨渊内的累累白骨,是邪佛当年布置魔道阵法的手段,也是留下魔道法统的凭依。 若是当年白骨渊的一众魔修,没有全部都被法难和尚调出去的话,只要有一人成功启动了阵势,张烈想要攻陷白骨渊就没有那么容易,甚至会刹羽而归。 当然,也正是考虑到这个可能,张烈才会中途劫杀法难,并且让他有机会给距离极近的宗门传讯。 白骨渊魔修承平太久了,没想到会在宗门之前被一名紫府修士杀光,甚至连逃回宗门都根本做不到。 张烈诛灭白骨渊修士后,借助这座数百年积累的魔阵,修炼太阴白骨幡·太阴白骨魔神,进展神速。 大部分时间张烈都在白骨渊地下深处,建立隐蔽阵法,凭借剑气如缕法门潜心修炼,过程中虽然有金丹真人出现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