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章六八八 你相信正义吗?(11)(1 / 2)

加入书签

听到赵宁郑重其事的问题,孙小芳感觉很荒诞。 她相信实力,相信权力,相信财力,相信势力......唯独不相信正义。 市井沉浮多年,从底层一步步摸爬滚打上来,孙小芳昔日也曾光鲜过,当初能与官吏觥筹交错,跟权贵把酒言欢,靠得可不是正义。 如果她相信正义,今日就不会那么对待方小翠这个曾经的挚爱亲朋。 没错,孙小芳的确是有意将方小翠等人丢在一旁,不予理睬。事务繁忙、跟市场有争论是真,故意把方小翠晾着也是真。 孙小芳很清楚,方小翠等人来找自己,是有大事要请她帮忙。方小翠前几回进城的目的,孙小芳听家人说过,知道那无比麻烦。 她自己在徐州城打拼,无亲无故无依无靠,为了光鲜亮丽显赫人前,为了挣下一份家业让父母享福,年复一年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辛苦至极。 乡下亲戚从来没给她提供过帮助也就罢了,有了事还要来麻烦她,让她吃亏不讨好,她怎么可能不嫌麻烦?况且那真的不是小事。 旁人只知道她发达了,却不知她为今日付出了多少代价;乡下亲戚以为出了事找到她就能解决,却不知那样的事对她而言也太过艰难。 她回乡的时候是吹了牛皮说了大话,但这算什么大错?哪个从城里回乡下的人不如此?乡下亲戚居然信了吹牛的话,孙小芳觉得这不是自己的错。 况且她说得也不全是假话,她的确认识那个大人物,只是事情做起来太难。 所以她得躲着方小翠,一直避着方小翠。 躲了这么久,避了这么久,孙小芳以为方小翠等人早该明白她的意思,不再来打扰她。可对方并没有识趣,今日竟然找到了市场,令她措手不及。 在孙小芳看来,方小翠等人的行为不是死皮赖脸,而是一种逼迫。是一种以亲戚情义为要挟,完全不考虑她的处境她的承受能力,让她狼狈不堪的逼迫。 她内心很火大。 但她不能表现出来,她不想落个刻薄无情的名声。 如果不是有“行规”这出乎意料的事,突然降临到她头上,孙小芳今日会装出一副忙得抽不开身的样子,或者到处逛逛,或者在相熟的商家那里吃茶。 晾方小翠等人大半天,对方怎么都该领会她的意思,主动告别离开。 如果对方仍旧不识相,到了黄昏时分,孙小芳会行色匆匆的找到方小翠,借口还有急事需要处理,今日不能跟对方吃饭,并掏出一些银子给对方,叫对方先找客栈住下,等她忙完活计必去找对方。 一旦双方分别,孙小芳就不会让对方再有跟自己见面的机会。 等到银子花完,孙小芳不信方小翠等人不回去。 大山、癞狗两人,孙小芳认识,但面前这个问自己是否相信正义的家伙,孙小芳不记得自己之前见过,她想要报以哂笑,想要说了一句天真幼稚。 但她没有。 因为对方刚说市场差役跟行规屁都不是。 这话她也想说,但如今不敢。 对方替她说了,替她骂了差役跟商户,孙小芳心里很痛快。 虽然孙小芳不觉得一个会跟乡下人混在一起,穿布衣的底层侠客,能有什么大本事,可以对她有实质帮助,也没有因为对方那张并非英俊到没边的脸,而对对方有太多好感。 但至少在这一刻,她选择了正面回答对方的问题。 为了羞辱差役,为了反抗落在自己头上的市场行规,她面容肃然地对赵宁道:“我相信.. ....正义!” 听到孙小芳的这个回答,方小翠面容有些复杂。 在孙小芳再度现身之前,她其实已经领会了对方冷落他们、不想帮忙,乃至不想跟他们有什么来往的意思——怎么可能不领会,前几次来都是如此遭遇。 方小翠很受辱,想离开。 但她不能。 她多少能想到对方生活不易,帮这个忙不简单,因为在她从前的记忆里,孙小芳是个颇为善良很有是非观的人,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对亲戚的苦难视而不见。 她也不想过于逼迫对方。 但村子的生死存亡寄托在对方身上,方小翠怎能就这样放弃? 她很纠结,念头动摇,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做。 心神动摇是一种煎熬,方小翠早就委屈得想要落泪,凭着倔强的性子一直忍到现在。 就在她被孙小芳的忽视再度刺激,泪水快要决堤的时候,赵宁上前说话了。 听到那句熟悉的“你相信正义吗”,方小翠心里升起一股难言的滋味。有希望,有感触,有不值,堪称五味杂陈。 等到孙小芳正面回答了赵宁的问题,方小翠心里的诸多感触消失殆尽,取而代之以纯粹的振奋喜悦。 她记得赵宁的话:只要你们相信,我就能做到。 方小翠相信赵宁能做到。哪怕这里是巍峨繁华的徐州城,不是偏僻贫穷的方家村;哪怕现在他们面对的是更复杂的局面,不是靠简单打杀就能解决的问题。 但她依然选择相信。 相信,是一种信念。 因为这股信念,方小翠愿意拼尽全力、倾其所有,哪怕事有不谐,也愿意为了村子,跟赵宁并肩作战到最后一刻。 现在,她不再看着孙小芳,眼中只有赵宁——密集建筑前、汹涌人群中、绚烂夕阳下的赵宁。 她看到赵宁微微点头,转身走向了管理市场的差役与市场的商户。 “哪里来的混账,竟敢在市场闹事,也不看看这里是谁的地盘,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差役指着赵宁的鼻子痛斥,“实话告诉你,今天你完了,现在跪下来道歉还来得及,否则必定让你生死两难!” 商户见差役怒不可遏,敏锐地意识到这是自己巴结对方的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