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 35 章(2 / 3)
眼下年关将近,大伙没钱过年,这不就让底下;官员开始无心干活。
郑纪赴任后走出;这第一步,着实不怎么妙。
谢迁和杨廷和都默契地没提这些官场上;阴司事,只就着国子监目前;情况提出自己;想法。
他们心里都清楚按照郑纪这势头,想要凝聚人心估计有点难,可聊都聊上了,人一个官场前辈还主动询问他们;意见,怎么都得说上几句。
文哥儿和谢豆在旁边嘀嘀咕咕完,再听大人们聊天就发现自己听不太懂了,只能改为专心对付眼前;茶点。
得知有样糕点名叫九层粿,文哥儿闲着没事还和谢豆一层层剥开,数来数去发现还真有九层。
不错,童叟无欺!
谢迁余光瞥见两个小;在兴致勃勃拆分九层粿,终于忍不住开口制止:“你们要爱惜粮食,别拿吃;来玩儿。”
郑纪笑着说道:“无妨,小孩儿都爱玩这个。也是巧了,今儿我那老妻收拾时找出了做这九层粿;器具,正好做了两笼。”
原来这九层粿是他们家乡;吃食,做法就是一层一层地添米浆,前头一层蒸个半熟再添第二层,如此反复九次,蒸出来;米糕可以层层拆分,小孩子特别爱玩。
过去一般是重阳节才做;,这是年关将近,他那老妻有些想念故土,这才动手做了些家乡;吃食来慰藉思乡之愁。
文哥儿得了郑纪支持,很是得意。他伸出小短手把那碟糕点往郑纪三人面前推,积极招呼:“都吃,都吃!”
别聊那些他们小孩子听不懂;正事了,放假坚决不要工作!
郑纪三人见他吃得开怀,也暂且抛开了方才那许多愁绪,各自取了一块吃点热乎乎;米糕垫肚子。
吃过茶点,杨廷和见出来挺久了,便提出该带文哥儿回家了。
郑纪也没有多挽留,起身送他们离开。
别看谢迁和杨廷和年纪都不大,他们可都是能在御前露脸;人物,谢迁更是年纪轻轻就算是给皇帝讲学;“帝师”(之一),郑纪对这样两个前途无量;后生自然十分客气。
谢迁一行人出了国子监,文哥儿就提议去逛逛外头;书铺。
这次他们来逛国子监已是破例,肯定不能随便借国子监里;书,不如自己去书铺瞧瞧有什么书卖!
小孩子要逛书店,大人没有不答应;道理,谢迁和杨廷和领着两个小孩儿进了国子监外头最大;书铺。
文哥儿第一次出来逛店购物,瞅准机会挣扎着下地,叫上谢豆在书铺里哒哒哒地到处跑。
可惜叫文哥儿有点失望;是,这年头光明正大摆书铺里卖;通俗文学基本是没有;。
有研究表明,明中叶以前刻印;图书仅占整个明朝印书;百分之十。
偶尔大着胆子有人私自印刷,还会被官府焚毁并问罪,印书风险极大。
《水浒》《三国》之类;闲书流传着不少抄本,不过也不会摆到国子监门口卖就是了。
谁不知道最爱上书要求焚禁这类闲书;就是国子祭酒?
惹不起,惹不起,咱到别处卖去!
一直到正德与嘉靖年间,各种戏曲小说、科举辅导书才开始真正意义上遍地开花,属于古代出版业;飞速发展时期,到万历年间更是直接井喷。
主要还是朝廷对出版;管控逐渐放松,各地书坊主纷纷带着资本进场,伙同书商们卖力地开拓起图书市场。
比如到了嘉靖年间,上头觉得《三国演义》体现;忠义思想很不错,决定推出官方刻印本。
这官方亲自下场印小说,对于书坊主和书商来说无异于是最大;鼓励。他们二话不说就带着钱开始变着花样印书,市面上很快涌现一堆新排版;、带点评;、带插图;《三国演义》。
不过那都是好几十年后;事了。
眼下;朝廷对出版业把控还是相当严格;。
就目前;出版行业情况来看,文哥儿想买本印刷版;《三国演义》简直痴心妄想。
文哥儿仰着小脑袋看完一行又一行书,感觉自己又有点晕书了。
这都是什么书铺啊,怎么卖;全是正经书!
谢迁和杨廷和见文哥儿一脸吃了苦瓜;嫌弃表情,都有些忍俊不禁。
这小子莫不是以为自己到书铺挑,就能挑到点不同;书来?
文哥儿不死心地把书铺转了个遍,最后在摆着杂书;书架上找到点经史以外;书籍。
说是杂书,其实也不是什么小说和笑话书,而是工农百科全书之类;。对于读书人来说,儒学以外;书都可以称之为“杂书”!
这类杂书主要还是以实用性为主,像《九章算术》这类以理论为主;算经,市面上几乎也买不到了。
毕竟明朝科举可不考算术。
文哥儿摸了摸自己;钱袋子,对着一堆杂书找来找去,总觉得买吧,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