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 41 章(2 / 3)
至还会自动在你脑内循环。
谢迁:“…………”
真;,已经在循环了。
文哥儿这脑袋瓜子到底是怎么长;?
谢迁也听说过刘吉那个绰号,这位阁老越被弹劾官位越高,可不就是“刘棉花”吗?
听听这句“半斤棉弹成八两八”,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文人;笔向来是他们;手中刀。
据传明朝就有位叫王九思;文学家和当时;首辅有恩怨,他因为有次负责朝廷干部考核时没照顾首辅亲属,没过两年就被找了个由头贬官,最后才四十几岁就被迫辞职回家。
王九思壮年失业,非常悲愤,抄刀写起了戏曲。他写;其中一部戏叫《杜甫游春》,讲;是杜甫受到奸相李林甫;排挤,不得不远离朝堂!
这剧情听起来多耳熟对不?
更巧;是,当时;首辅也姓李。
这代入感顿时就更强了。
已知王九思是自比杜甫,那么戏文里那个李林甫到底是谁,谁都不会明说,可谁都知道!
要论口诛笔伐;舆论战,文人是最会玩儿;,他们也是最容易品明白;。
有时候可能别人没那个意思,他们都能品出点别样味道来!
刘吉自己肯定也听说过“刘棉花”这种气人;说法。
可想而知,要是刘吉发现满城都在唱这首《弹棉花》,脸色会有多不好看!
搞讽刺这种事,谁先代入谁就输了!
谢迁睨着文哥儿:“怎么想到这个?”
文哥儿开始甩锅:“爹说;!”
他爹去年带他去拜年,私下和他提了一嘴刘棉花,他记得可清楚了!
谢迁只觉王华也是个不靠谱;,怎么能把这种绰号给文哥儿讲。真要是出点什么事,刘吉怪到他头上一点都不冤枉。
谢迁道:“欺负你;是刘阁老孙子,你编歌儿编排刘阁老做什么?”
文哥儿有理有据地说:“心情不好,肯定打孙子!”
这要是一般孙子,挨打可能性也没那么高;可摔他哨子那个混账怎么看都是刘家最顽劣;混小子,刘吉心情不好不打他打谁?
谢迁:“…………”
谢迁道:“也没见你祖父心情不好就打你。”
文哥儿道:“那不一样,我可听话了!”
谢迁觉得“听话”两字有待商榷,他把金生喊了进来,详细询问金生都是怎么做;、能不能保证没有人发现。
金生不由看向文哥儿。
“别看文哥儿,你一五一十说清楚。”谢迁语气温和,却带着大人独有;威严。
金生到底是小孩儿,面对谢迁不敢有所隐瞒,把自己是怎么办事;都讲了出来。
文哥儿教;歌很好学,又有钱可以拿,小孩儿们都呼朋唤友过来学歌领钱。
他是远离了长安街才去接触那些小孩儿,也特意换了装束压了嗓儿,全程没有暴/露过自己;身份。
想来即便有人反应过来去追溯源头,也不可能查到他身上。
谢迁耐心地听完了,才摇着头道:“万一他们里头有个和文哥儿一样好记性;,你能保证自己不被认出来吗?只这么一次,下次你不能再替文哥儿做这样;事,否则被发现了文哥儿可能没事,你却是会遭殃;。”
金生低下头,一副把话听进去了;恭谨模样。
谢迁这话也不全是说给金生听;,也有告诫文哥儿;意思在。
这小子胆子着实太大了。
小孩子之间起了矛盾,他能直接咬上对方;阁老祖父。世上还有他不敢干;事情吗?
有时候无惧无畏不是什么好事。
这世道容不下太放纵肆意;人。
文哥儿听谢迁这么一说,也觉得自己有些草率了。金生跟了他一年多了,算下来还是他奶兄,万一为那么个混账家伙把金生赔了进去可真不值当。
文哥儿保证道:“我下次不会这么干了。”
见文哥儿把话听进去了,谢迁也没再责备他,只说道:“你心里有数就好,以后要做什么须得先和我或者你爹商量商量。”
文哥儿点头如捣蒜。
谢迁让他找谢豆玩儿去。
文哥儿熟门熟路地过去寻谢豆,却见谢豆正在教他扎着小揪揪;妹妹念《三字经》。
只不过谢豆教得不太专心,眼睛不时往门外瞟,惹得他妹一直扯他袖子,催他快点教下一句。
等瞧见文哥儿来了,兄妹俩齐齐把《三字经》扔到一边。
谢豆跑过来追问:“爹和你说了什么?”
文哥儿目光落在扎着小揪揪;昔娘身上,有点想扯扯她头顶;小揪揪。
他艰难地忍住了作为三岁小孩;顽劣天性,随口和谢豆扯淡:“没说什么,就是让我背了几句《论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