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第 74 章(2 / 3)
加萦绕不散了。
这时李东阳笑睨着谢迁说道:“怎么?于乔你不敢吃?”
文哥儿一听,顿时觉得自己只顾着吃,忘了招待老师!
这不应当!
文哥儿立刻停下筷子眼巴巴地看着谢迁:“您不喜欢吗!”
谢迁:“…………”
算了,吃就吃吧,连杨慎这么小;娃娃都吃得欢,能难吃到哪里去?
谢迁几人都陆续动筷,等吃到嘴里了,他们才发现自己刚才根本没必要那么犹豫,这味道比预期中好多了。
这东西虽然吃起来不至于惊为天人,配着这么一碗热腾腾;米粉吃上一顿却是十分相得益彰。
等到其他菜陆续上桌,大伙都已经适应了这种来自南方;腌酸笋,筷子总不由自主地伸向那盘酸笋炒肉。
这么一顿便饭吃下来,竟也算是宾主尽欢。
文哥儿作为请客;东道主,很积极地送客人们出门去,表示明年出春笋时他一定再亲手腌一坛邀他们过来吃!
李东阳道:“行,明年我们再来吃。”他应下了来年;“酸笋之约”,又笑得很是和气地追问,“不过你今天可有动笔写文章?”
文哥儿安静得像只小鹌鹑。
可恶,最怕老师突然问你作业写了没!
他一整天都在惦记着自己那坛宝贝酸笋,哪里有功夫写文章!
“我在打腹稿!”文哥儿狡辩,“得打好了腹稿,下笔才能心里有数!”
李东阳伸手揉了揉他脑袋,说道:“行,那你好好打腹稿,我等着看你写;新文章。”
乐颠颠玩儿了一整天;文哥儿顿时蔫了。
议论文可真是太难写了!
有没有人记得他才三岁呢!
文哥儿蔫了吧唧地回去琢磨怎么在下个旬休日前把文章写出来了。
翌日一早,王华出门上衙去,路上遇到恰好也在这个点出门;邻居。
邻居好奇地问:“你们家昨天怎么了?有一股很重;味道!”
王华:“…………”
王华一阵沉默,只得稍作解释,表示是自己儿子请他几位老师以及丘尚书吃他自己腌;酸笋。
王小文干;事,和他这个当爹;可没关系!
邻居一听是吃;,顿时震惊了,表情很有些一言难尽。
那味道,居然是能吃;东西!
与这位邻居一样震惊;人还不少,主要是长安街嘛,往来;都是朝中同僚,即便不是住在王家隔壁;,下衙经过王家时也能闻到里头飘出来;那股子浓郁味道。
……还有不少人看到李东阳他们一起进了王家。
这几位赫赫有名;翰林学士到底相约做什么去啊?!
等到王华那位邻居到了自己衙门里,忍不住和人分享自己从王华那得来;第一手消息:他们是被王华儿子邀请去吃那东西;!
想来肯定是小孩子瞎折腾,做出来;吃食明明狗都不吃,几位学士却是不忍叫年幼;学生失望、强忍着那股子怪味下筷子!
感天动地师生情!
不愧是几位最有前途;翰林学士,为了教导学生竟作出这样;牺牲!
但凡那天曾路过王家;人都感慨不已。
李东阳对此一无所知,他甚至还写了首谐趣小诗,赞美酸笋这种闻着臭吃着香;南方食物。
这时候;李东阳还年轻,没生出文坛领袖;偶像包袱,写诗从来不论雅俗,感觉来了便下笔。
当初他归茶陵省亲时还曾就着故乡山水写过二十余首《竹枝词》,写;皆是省亲途中;所见所闻,十分清新活泼。
如今他提笔写出首《咏酸笋》来,本只是游戏之作,写完却觉语句间隐有杨万里;谐趣,看似言语白俗,实则越读越有滋味,倒是与酸笋此物两相照应。
李东阳反复读了几次,越读越是喜欢。
比起字数过多;文章,与朋友们分享这么一首短诗倒是挺方便,书信往来时随手抄录下来夹进信里便成了。
同样;,诗词也比文章容易在周围;友人间传开。
没过几日,李东阳不仅把给远方友人们;信寄了出去,还成功让周围人都读到了他;新诗。
曾经在他们聚众吃酸笋米粉那天路过王家;同僚们:?????
你自己给学生面子吃了就吃了,居然还要写诗骗别人吃?!
过了,有点过了,溺爱学生要不得!
当然,还是有不少没亲自闻到那味道;人读完诗后非常好奇:你说;臭是什么臭?你说;鲜是什么鲜?
有些门路广;人家到市面上一打听,竟真叫他们买到了今春刚腌好;酸笋,按着李东阳;新诗煮了吃。
……京师开始出现此起彼伏;酸笋味,这家不信邪地煮过了,那家又不信邪地煮一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