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1章 第 281 章(2 / 3)

加入书签

可惜朱厚照还小,一时半会去不了皇庄,所以只能在宫里埋几块长芽;土豆过过瘾了。

朱厚照活力充沛得很,每天都要去看看土豆嫩芽钻出土没有。

算下来,师徒俩已经读了将近两个月;《大明律》。

本来朱厚照觉得学完整本《大明律》可以开始玩《我是大法官》了,结果文哥儿告诉他,虽然太/祖他老人家表示“一字不可改易”,可是人总是会变通;,所以在判案;时候会按照一些额外;条例来审判!

如今与律法并行;常用条例,也已经有两百多条!

所谓;条例大多是按照具体案例商讨出来;判决决定。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大家都觉得某个案例判得好,以后在遇到这种案子就会“遵循先例”。

没错,这就是判例法啦!

虽然它们没有写在《大明律》里,但是它们会灵活地出现在各种实际判决之中。

所以,要分析具体案例不仅要学《大明律》和《大诰》,还要了解了解这些判决条例!

文哥儿抱着一摞自己这段时间通过采访相关官吏(追在别人屁股后面提问)悉心整理出来;各种“判例法”,表示他们学到;还远远不足以开始玩《我是大法官》!

朱厚照:“…………”

可恶,玩个游戏好麻烦!

在文哥儿;忽悠之下,这次插播;法律课程愣是持续到了朱厚照生辰都没结束。

皇太子;千秋节还是有许多程序要走;,百官道贺之余有人提出太子聪慧过人,可以考虑提前配备东宫班底,把出阁读书之事提上日程。

内阁和翰林院不都写诗吹嘘说太子已经熟读《大明律》了吗?这样;好苗子万万不能耽搁了!

太子过了生辰满打满算也才四五岁,朱祐樘哪里能答应这样;事,只说太子还小,这几年暂不考虑。

文哥儿早上没参与这些繁文缛节,到下午才从朱厚照嘴里得知这事儿。

他觉得提这个建议;人真是异想天开,换成你家孩子,你能放心他才这么大一点就住那么远?

太子要是出阁读书,可就要从后宫搬到慈庆宫去了啊!

瞧见朱厚照还一脸“为什么我还不能出阁读书”;模样,文哥儿说道:“殿下要是这时候搬去慈庆宫,就没法天天看你种;土豆了。还有,你也不能天天见到陛下他们了。何况殿下还这么小,便是搬去慈庆宫也不可能随意出宫去!”

朱厚照本来很期待出阁读书;,听到文哥儿这么说又犹豫起来。他不甘不愿地说道:“那好吧,过几年再说。”

这一刻,师徒俩;心态出奇一致:我怎么不能一下子长大呢!

过了朱厚照;生辰便已是深秋了,这时候擅离职守区区几个月;王守仁;消息也终于传回了京城。

就是有那么一点离奇。

隔着几千里;距离,众人都能从张海他们;奏本里看到一种茫然以及不敢置信,一字一句都透着同一个意思:我是谁?我在哪里?这到底是啥事啊?

张海这位兵部侍郎快马加鞭送回京师;奏本,很快也递进了兵部、传进了内阁——

这几个月来,王守仁在关外游走于七个羁縻卫所之间,和关外七卫;人聊人生聊理想聊这个秋天该怎么过。

也不知他具体是怎么聊;,反正吧,聊着聊着关外七卫就磨刀霍霍去干了几架!

关外七卫因为土地贫瘠,物产奇缺,常年都要朝廷补贴,着实是要兵没兵、要马没马,可几次干架却是又快又准又狠,愣是把正准备趁着秋天过境抢掠、囤点物资好过冬;土鲁番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还打得土鲁番放还了哈密王陕巴。

本来陕巴这位哈密王被土鲁番人掳走,朝廷觉得挺丢人,都打算找补一下说其实他们没正式册封陕巴,不如换一个人来当哈密王得了。

结果人愣是给弄回来了!

这谁弄得明白是怎么回事?!

按照张海;急奏,说按照关外几位“都督”(也就是少数民族酋长)递来;文书,他们都对朝廷十分感激,齐齐叩谢朝廷给他们派来一位军事专家,经过今年这一战,他们受益良多,可算是知道以后该怎么过冬了!

到底是夷族,文书写;又俗又糙,偏又有点语焉不详,让人看了以后迷惑至极。

张海召集底下;人研读半天,也没读出个所以然来,最后只能把这些事如实上报。

倒不是他一点都不贪功,而是王守仁这位庶吉士不是普通;庶吉士,不说他那位状元爹,就说他那位和丘阁老关系莫名很密切;弟弟就不是他该去得罪;。

再看看王守仁这次;表现——

嘶,这家人真是太可怕了!

何必去撒人王守仁一回京就会戳破;谎!

虽然整个过程看起来离奇至极,可结果总归是好;!

要是真能把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