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第 349 章(2 / 3)
才逐渐有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说法。”
文哥儿也是在上次被杨廷和捅破御史梦想;时候才认真去了解了许多大明官场潜规则。
以前内阁并不都是单从翰林院选人,如今却是逐步形成定制,没入过翰林;一概被排除在外,连被举荐提名;资格都没有。
这短短三十多年来;变化还不止这一点。
连御史;选拔也逐渐开了口子。
在此之前大部分御史都是从地方上选上来;,至少要有过两任州县经验且政绩十分出众,才有资格调任为御史!
天顺年间却是曾经直接任用毫无经验;新科进士为御史,以至于御史;选拔制度逐渐松动。
放松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明明御史和知县都是七品官,为什么还要先干两任苦哈哈;基层工作才去当御史?我有门路我直接当不好吗?何必自讨苦吃!
连负责监察工作;都察院都开了这样;头,别;方面就更不用说了。
长此以往,读书人;骨气与信念会在一次次攀关系求援引中磨灭殆尽,兴许会有越来越多;人像庄定山他们那样挂冠而去,余下;只剩那些善于钻研结党;家伙。
等到把持权柄;全是这类人,官场风气只会越来越差!
丘濬听完文哥儿;分析,臭着一张脸说道:“都怪庄定山他们开了坏头!”
像他也曾经不受待见、他;意见也曾经没人愿意听,他弃官了吗?他请辞了吗?他还不是干到七十五岁?
一个庄定山、一个陈白沙,属于丘濬每次提起来都要辱骂他们带坏当代年轻人;存在。
这些年来有人举荐他们说应该重新起用,丘濬那是一概当做没看见;。
说弃官就弃官,说回来就回来,世上哪有这么好;事?!
且当一辈子;隐士去!
文哥儿道:“也不是他们先起;头,古时不就有殷亡以后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传说吗?”
华夏;隐士文化是源远流长;。
传说寒食节和“足下”这个称呼就起源于晋文公时期;隐士介子推。
介子推早年跟着晋文公逃往外国,一直忠心耿耿,甚至割自己;腿肉给晋文公充饥。
等到晋文公归国后开始封赏功臣,介子推看着满朝上下全是邀功求进之人,甚至连那些啥事没干;人也巧言令色讨封赐,整个都城俨然成了乌烟瘴气;名利场。
介子推便失望无比地带着自己老母亲悄然离开、隐遁山林。
晋文公发现介子推走了以后十分懊悔。
为了逼出隐居;介子推,晋文公一把火把山给烧了!
结果介子推在大火中抱木而死。
晋文公悲痛之下取了段烧焦;木头做成木屐,每次一低头就看着它流着泪伤心地说:“悲乎,足下!”并表示以后介子推;忌日全国禁火。
看看别人,只要对君王和时局感到失望,说不出山就不出山,哪怕被烧死都坚决不出山!
所以这种风气绝对不是庄定山他们带起来,历朝历代都有不少这样;存在。
没多少人能像孔孟那样哪怕明知道“道之不行”——明知道自己;主张很难被任何一位君王采纳,仍然能坚持辗转各国寻求任用、希望能匡扶世道经世济民。
文哥儿还给庄昶他们说了几句好话,至少人家也不是完全隐居,还是会收学生搞教学;,你看文徵明他们不就是庄昶教过;吗?现在合该多锻炼锻炼文徵明,把庄昶;份也用回来!
将来陈白沙;学生考上来了,咱也要一视同仁,多给他们安排点活儿!
那陈白沙也是广东人来着,学生肯定也有很多广东仔,四舍五入跟老丘算是同乡,必须统统把他们给安(nu)排(yi)起来!
老师欠下;债,学生十倍偿还!
他陈白沙;门下弟子,我王慎辞承包了!
将来考上几个祸害几个,保证一个都不会落下!
回头连他徒孙都不放过!
丘濬:“…………”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不那么讨厌陈白沙了。
文哥儿见丘濬眉头略微舒展开了,便敛起嬉笑正色说道:“我以前曾听人时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说;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我还小,懂得不多,管不了太长远;事,只想着趁着精力足够好;时候多出去看看,多认识些不同;人,尽量聚集足够多;志同道合;朋友,尽力改变自己能改变;人和事。”
“更多;,我还没想好,也没有光凭读书就一通百通;悟性。”
“我要多出去看看,才知道需要做什么,才知道该怎么做。”
丘濬眉头又皱了起来:“路途这样远……”
“对我而言出行又不是什么辛苦;事,我一直都乐在其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