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90 章 贞观之文治(2 / 2)

加入书签

着一整张白狐皮,躺在上面,太阳暖洋洋地晒下来,在这五月春日里不一会儿就会有微微的汗意。

李世民一来,李盛待了一会儿就走了,这俩人待在一起,几乎是李世民眉梢一扬,嘴角一拉,长孙氏都知道他为什么,不自觉地形成一种老夫老妻心领神会的爱意磁场,两人时不时就对视一眼随后一起笑起来,也没人给李盛翻译一下,这令单身数年的马马感到些许不适,有种被这俩人孤立的感觉,撤了撤了。

在他往后面走的时候还听到李世民在说起最近从各边夷部族赎回来的汉民如何安置,李二凤想人口已经想疯了,把周边收拾利索过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归还中原人口,另外还嘱咐长孙皇后召见命妇让她们多做点善事,务必要让归国的汉民感受到中原的温暖,施粥搭棚舍钱都行啊。

他往后瞥了一眼——

二凤正躺在摇椅上,长孙皇后跪坐在旁边伸出手给他按摩着太阳穴。

李盛甩甩毛,扭头拒绝了这盆狗粮。

说起来这些年给李盛拉郎配的也不少,但是,都是马啊!尽管都是些神骏无匹的良马,那也是马啊!李盛表示拒绝。

吐蕃和大唐联姻后,还曾经向大唐求过神马后裔,为此,还给大唐上贡了一千五百匹良马,其中还有八十匹是特地挑出来献给神马的母马。

李盛被吓到了——八十多个,后世他老妈给他安排相亲都没这么离谱啊,但是无论多少个,李盛都是毅然拒绝,每次二凤把新的小母马牵进来,李盛都是很凶地把人家赶走,后来二凤就放弃了。

唐朝臣子们更是对此表示——这吐蕃的赞普做什么美梦呢!他们从跟随当年的秦王就开始盼着飒露紫的小马驹,现在连个影子都盼不到,那松赞干布现在也是瞎想!

关于人口事,李盛两天后在安和殿看到房玄龄和杜如晦还在起草一份诏书——《令有司劝勉民间嫁娶诏》,就是要鼓励结婚鼓励生子,还设定了奖励,另外把当地的人口繁衍纳入当地长官的绩效考核,嗯,看来古代就有KPI了。

有了人,还要保住啊,李世民在各州设置医学博士,为百姓治病,毕竟久经丧乱,中原百姓的身体也受到了很多损伤。

他改良了隋朝的义仓制度,在地方上设立正仓和常平仓。

正仓是用来存放上缴的粮食,维持国家和地方管理的正常运转;

而常平仓呢,就有点调控经济的作用了,在粮食价低的时候买入,不要造成谷贱伤农的情况,在粮食歉收的年份用常平仓里的粮食救济百姓低价卖出,避免有大户高价卖粮发国难财。

除此之外,李世民还组织兴建了很多大型水利项目,用以灌溉农田,保证庄稼丰收。

因为担心官员对百姓不好,所有的刺史都是他亲自拣选就任。

李世民不但要求治下官员勤政,自己也是如此,勤于政务爱护百姓。

当然了,二凤的性格是比较张扬热烈的,有时候他也想要点好东西,但是,他有一个好处——虚心接受劝谏。

他想造些精巧的器物用于宫殿摆设,被朝臣怼——陛下应当勤俭;

想去泰山封禅,被朝臣怼——陛下应当爱惜民力;

贞观一朝,没有灭过国的将军不是猛将;没有怼过皇帝的朝臣,也同样不是猛人。

被怼惯了,后面的二凤自己都会劝自己了。

他素来有气疾病,不宜在潮湿的环境中待着,于是就想修一个新宫殿,但是还没修,自己就先打了退堂鼓,觉得所费太多,于国于民负担太大,于是就此搁置了。

皇帝陛下如此贤德,大臣们很欣慰啊,但是皇帝的身体还是很重要的,于是大臣们上书,宫中卑湿,请陛下营建一楼阁居住。

但是李世民最后也没有建。

在这样的治理下,大唐的民生恢复经济兴起,在十年间人口增长将近百分之二十,仅论人口,唐初比旧时文景之治还要更快。

终贞观一朝,边夷平定,百姓安居,经济恢复,文教复兴,李世民把一个“既承丧乱之后,又接凋敝之余”的开局,终于变成了兴盛安定的的“贞观治世”。!

置业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