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2章(2 / 3)

加入书签

,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不要了?那王留守手里有手续,自己怀里也有,要?这么多人可怎么办?先不说吃吧,先说住吧,一万人,得需要多少房子?唉,自己怎么就这么傻呢,没有想到工匠们还有家属呢。

想一想当初老墨他们到山上创建基地时,是没有家属的,之后有家属也是为了躲避清兵入侵傲视群雄才迁来的,之后那些人就不肯走了,于是,建立居民区,又把他们招进了工厂里。

看来这工厂也加速建设了,唉,算了算了,活人不可能让尿憋死,船到桥头自然直吧,走一步说一步,就当自己提前招了些工人吧。

郑勇道:”我们快些回去吧,得让兵营的食堂行动起来,先让这帮人吃一顿饱饭再说吧。“

于是,几个人立即原路返回,上了船一路向上海县行驶而去。

好帆手可以使八面来风,这帆果然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那两个人不断的转动着,而船有时也会走之字,所以,虽然比来时要慢一点,可是,也只走了两个时辰。

到了上海县衙的小码头,郑勇给四名水手每人一两银子,四人大喜,千恩万谢,其他没有去的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上了岸,郑勇直接上了马,打马如飞,快速向兵营疾驰而去,连王玉兰都给忘了。

到了兵营,立即叫来了郑六傻,把情况一说,郑六傻这次是真的有些傻了道:”大首长,一万人呀?住哪里啊?“

郑勇道:”住的地方再说吧,现在先给他们弄一顿饱饭吧,唉,这事闹的。“

郑六傻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只想先去吩咐食堂忙起来,又派了些男兵女兵去帮忙。这一派女兵,才突然发现,王玉兰不在,返回来问询郑勇,郑勇一拍脑袋,太着急了,把她给忘了,于是,又派人去接,唉,这个乱啊,不现在还不算乱,那乱正在成群结队的向这里赶呢。

于是,食堂开始大量的蒸馒头,稀饭可以等一等,但是,这干粮却是要快一点做,一万人的饭食啊,可不是那么容易就做得出来。

食堂忙乱了套,郑勇和郑六傻也在商量住宿的问题,连沙船帮都算进去了,却也只能住下五千人,还有五千呢,这可怎么办?郑六傻苦笑道:”大首长,我们库房里还有一些大小帐篷,挤一挤也能住二千人,剩下的真的没有办法了。“

郑勇道:”还好现在天气还不是冷,我派人去南京,去四周找建筑队,我们急建临时住宅区吧。“

郑六傻道:”也只能这样了,尽可能多招一些建筑队,用一个月把住宅区建起来,一万人就一万人吧,他们来了,总也不能让他们吃白饭,把这些人利用起来,也能做一些事情,他们都是工匠,应该也会建筑房屋吧。“

郑勇点点头道:”行动起来,我回南京,要多调动一些粮食过来,还有再多建些食堂,多弄点厨师,唉。“

郑勇和郑六傻交代完了,自己带着人,直奔南京而去,一边跑一边想:”也许,自己应该弄几条快船,估计在水中走要比在陆上更节省些时间。“

马也不敢太快,因为,已经跑过一阵子,只能是匀速小跑,马实在累了就下来牵着走,遇到有水的地方就停下来让马儿喝水吃东西,如此,一天多回到了南京。

立即召开了中高层会议,了解到情况之后,也没有人敢批评他,而是积极行动起来,献计献策,老墨道:”其实,现在的足球场建设也用不了这么多人,我可以抽调出一批工匠出来,再在本地招一点卖体力的,把这一批工匠派到上海县去,先让这些可怜的人们有一个栖身之地吧。

郑勇点头,让老墨快去吧,再发动起所有的运输力量,向上海县千户所,运输建材,所有的人都撒了出去。

郑勇也没有闲着,而是去了魏国公府,询问一下,看能不能提前把那四艘船交接了,有了这四艘船,运输的压力应该会减轻很多。

寻找到魏国公,询问了一下,魏国公知道了他面临的情况之后笑了起来,又给他批了张条子。

于是郑勇拿了条子,在徐文爵与徐仁爵的陪伴下,直接去了水师,有二徐在,一切都很好说话,再加上那张白条,结果提前半个多月就把船给交接完成了,他又立即派人给钱管事交了消息,让他把船领走,以最快的速度形成运输能力。

要说到效率,当今这个世界,效率最高的,可能就属于郑勇田团队了,这里没有官僚,他们的管理层平均年龄只有十六岁,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可是,事实就是如此,一群不到二十岁的青少年,他们却已经创造出了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管理体制,而且,决策层还是一种集体性质的,而并非一个人的决断。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集思广益。这一个成语里就包含了一种利用集体智慧进行决策的隐含概念,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也体现着集体性,以及选举出最优秀最适合的人来领导与管理这个群体。

中国古代文化里都埋藏着一种集体式的民主思想,中国古代文化里孕育着的永远都是合作,合作,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