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5章(2 / 4)

加入书签

的数字他是相信的,而对方参与偷袭的人数他却是打死都不会相信的,五六万,这是偷袭吗?不可能!城里一共才多少守城人员?他估计也就五万左右,如果是这样,又怎么可能倾城出来偷袭?这根本就不可能。

但是,这一次己方的伤亡确实是太大了,特别是一次死伤的真鞑子,达到了四千多人,这在他们的作战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也难怪济尔哈朗如此暴怒,死了这么多鞑子,却并没有任何的价值,这让他无法接受。

于是就展开了最严密的调查,如此,三天之后,他也开始相信,对方至少出动了四万人以上,最有可能的是五万人,而且,弩兵特别的多,多到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由此他再一次判断,城面的守军应该有十到十五万人。

如果这是真的,那战术就可改一改了,十五万人一天要吃掉多少粮食?而城内又能存在多少粮食?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这座城根本就不用打,只要围困就可以了。

十五万人没有了粮食,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于是,他立即又招集众将开会商议,最终所有人都认为城内肯定是十万人以上,而不是先前估测的五万人,如果真的有十五万人,那最好是困敌,攻城会极大增加自己一方的伤亡,而对方的死亡却能节省他们的粮食,因此,困敌之策就被定了下来,而工程也因此而改变,没必要向城下推进了,就在城外筑一圈墙,把敌困在其中就可以了。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死亡少,而这样的战术也很受汉军的喜欢,他们攻城能力也不行,但是守城的经验却很丰富。按照济尔哈朗的计划,他们这一次就是把攻敌人,变成敌攻城,重点防守住重庆方向,如此,万无一失了。

这样最大的缺点就是时间,谁也不知道他们有多少粮食,又难坚持多久。

而城里面,寇白门也很是头痛,这一次袭击很成功,与制定计划时的预估差不多,只是当时并没有说明白,不需要敌人的人头,只要把确切的数字统计上来就好了,可是,张献忠所部都是要看人头的,因此,李定国就很是注重这一点,这可是斩杀敌人的凭据,不然的话,军功就可以随便乱写了。

于是,两三万人头被砍了回来,堆起来就是一座小山,这……也就是统计个数字,别的都是麻烦,放也不能放,用又没有什么用,还得费力处理。

于是,就叫人,用绳子把人头捆好,吊在了外城墙上,近三万人头,围了涪州城一圈,也算是有点战争的气氛了。

可也仅仅是有点气氛而已,对面攻城的清军,却改变了策略,只是白天修工事,而晚上并不建,但是,却派后看守,人有十万,军纪严明,济尔哈朗估计有两三个月,敌人如果不投降就只能等死了。

就这样双方互不干涉,谁也没有理睬谁,而是和平相处,一个在城内守城,一个在城外搞建筑,如此过了二十来天,那圈围墙就有了点样子了。

李定国有些着急,可是,寇白门却风轻云淡,每天都会上城来用望远镜看一看,之后就回去,好像就是在耗时间。

李定国眼看着对方的墙已经起来了,已经有了两米来高,虽然并不算是很高,可是,只要有足够的兵力防守却也很难进攻,即便是可以攻下来,也会伤亡很大,他已经多次要求提前撤离,可是,寇白门却并未准许,他也只能每天在城上看着对方的城修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厚,眼看着就要完成了。

城内的粮食越来越少,已经坚持不了两天了,李定国是真的急了,他再一次来到了寇白门外,让门口守卫的女兵去通报。

很快他就跟着走了进去,寇白门正在看地图,李定国进来急道:“大将军,我军粮食只够两天所用,您赶紧下决心吧。”

寇白门一笑道:“将军着急了?”

李定国道:“这城中有十万大军呢,如何不急?”

寇白门再笑道:“急也没有用,现在的关键是如何突围。”

李定国看了寇白门一眼,眼神里又怨恨,如果早听他的,此时可能早就已经回了重庆,又何必因此而头痛,如今再要加撤,敌必定沿途重兵围堵,这一次回去必定会伤亡重大,特别是,此时已经只有两天的粮食,而达到重庆却要十几天的路程,中间还要作战,他越想越没有底,感觉前途已经渺茫了。

长叹一声道:“大将可有妙计?”

寇白门道:“将军请看。”说着指向城北道:“此处山多地险,无路可行,这几日我观察了,敌军在此地防守并不严密,围墙也修得最弱,如果我军从此处突围,是否更容易一些。”

李定国只是看了一眼便道:“此路不通,吾深知,而十万大军无粮入险地,如果被敌围堵住,则危矣!”

寇白门却道:“虽有危险却更家突围,我决定从此处突围,今夜行动,将军快去准备吧。”

“啊!”李定国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不是要把十万人陷入到死地去吗?这这这……他忽然大声道:“我反对,如此还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