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82 章(1 / 2)

加入书签

苏叶常常在思考,太阳是什么呢?太阳不过是更耀眼的月亮,将夜色的幕布上如蛀虫般啃噬出的星星点点都隐蔽在万丈光芒之下,显出一片虚伪的宁静与太平如整。

而她只是月亮,阴晴圆缺,时好时坏,自满的时候恨不得将大地都映得熠熠生辉,自惭的时候便缩起头来只露出一丝衣角,惹群星嘲笑。

而当她在大黑夜里昧昧消沉,昏昏欲睡之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呢?因为总有这样一棵在清风夜戾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却茂盛的树,静立着,妩媚着,用枝桠和叶片为月亮独奏夜曲。

雪彻夜无休,白日仍落得甚。

苏叶在阳光下眯着眼看人间,混乱而无道,一塌糊涂,莫之能守。

早朝上的混乱,仿佛只是一场扮家家的闹剧,苏叶只是台下的看客,到了高潮也不知该拍手鼓掌,还是吁声叫衰。开幕的鼓点敲得突然,结束的谢幕也落得草率。金阶红瓦已经清洗如新了吧,如同从未发生过,而这个戏台之上,这不是第一桩,也不会是最后一桩,只等着下一个悲情戏的主角华丽登场。

父亲的脸像是冻坏了,冷冰冰地压在她的脖子上,原本就是这么瘦弱吗?硌在背上,轻飘飘的像一截枯萎的木,苏叶背着父亲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太极殿朝着家门走去。

周效寒沉默地走在一侧,只将伞撑在苏叶头顶,让苏时许冰冷的身躯不至再被风雪淋湿。

“我没有父亲啦。”长久的沉默后,苏叶一边走着,终于突兀地开了口,干巴巴如同刺痛脸颊的风。

周效寒脚步一顿,停在原地,抬眼望向这对父女的背影,如同全天下任何一对寻常的父女,孩子已长大,父亲倚在女儿的背上,摇摇晃晃,平静安详地睡去。

风是任性的,早就吹落了叶子,也要逞强地把光秃秃的树枝也吹得哗哗作响。周效寒无言,只紧着步子又追了上去,继续撑伞。

无需额外的说辞,到了苏府门口,周效寒便自觉地停下脚步,拱礼离开了。

苏叶只带着父亲,终于回了家。

安顿好父亲的尸体,及至夜深,她才敢又踏入了父亲的书房。

月光透过窗扉投进来,显得房内空荡荡的,没着没落。屏风后的案几上只有一个锦箱吸引了苏叶的注意。

她燃起油灯,借着昏暗的灯光,只见锦箱之上是一封信,封面只呈四个字:吾儿亲启。

拆开信封,熟悉的隽秀小楷,却不似往常的言简意赅,而是鲜有的洋洋洒洒,似是思及何处,便写至何处,更是涂涂改改,在行列之间,又夹杂着一些注释和补充。

如同早有预料一般,可以想见父亲在落笔时,似乎总是怕落下什么,反复思量,又修修补补,直至缝隙和纸角都写不下,道不完。

内容无甚紧要,只如闲话家常,语气悠悠地讲述了苏叶这么多年成长的点点滴滴,从“吾儿亲启”开始,至“言不尽思,吾女珍重”结束。

苏叶反复地看了许多遍,才将信件又小心翼翼地收好,却见之下,是一套面料上好的大红婚袍。

“吾儿若是愿为男,便是英雄少年,举世之栋梁。吾女若是愿做女,亦是才智双全,秀外慧中之闺秀。惟恐为父不能及至嫁娶之时,十里红妆送女出阁。”

苏叶将婚袍抱在怀里,用手指细细地摩挲暗金的丝线绣花,她的顾虑和小心思,原来父亲都是知道的,男子女子又何妨,她苏叶只是苏时许的孩子,任凭她想做什么,在父亲眼里,永远都是天底下最优秀的、一顶一棒的孩子。

红衣之下,是苏叶儿时想看却被严厉批评之后再也不敢翻阅的《山海经》,画本的每一页都有父亲的批文和注解,“荒谬之说”“此物真假有待考证”“传说之言切勿信以为真”“此兽古籍中亦有记载”……

苏叶有些苦涩地笑了笑,仿佛能够想到父亲那般循规蹈矩,非往圣绝学不入眼的正统学问人,在看这绘本之时,一边不解地皱着眉担心这种读物会误人子弟,一边又耐不住孩子欢喜而提着笔圈圈涂涂的模样。

苏叶将父亲留给她的东西一件件收好,却在锦箱最底下的角落里找到了一个小小的香囊。有些泛黄发旧的锦布之上,一针一线绣了一个“叶”字,是一枚赠与小儿的长命香囊。

苏叶脑中顿时闪过幼年的画面,那偷偷溜进藏室,蹬着梯子又摔坐在地的小儿,痛哭流涕着以为自己只是父亲那出生便夭折的亲儿的替身。那是苏叶一直鲠在内心深处、不可提及的鱼刺,而在这一刻,才后知后觉地恍然大悟。

“知吾女生母为绣娘,故亲自初试刺绣,自感手拙蠢笨,着实愧于相赠。仅以此香囊,纪念吾女之诞生,愿长命百岁,顺颂时绥。”

纪念吾女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