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1章 西边有友踏雪来(3 / 3)

加入书签

r> 绿衣看着窗外,心事悠悠……

海宁学府,笼罩在一片白雪之中。

但海宁学府这四个字的金字招牌,却是金光四射,这是文心极致大儒抱山先生亲笔所题,等同于大儒文宝,大儒文宝,不沾雨水,不落雪花,烈日下它清凉,寒冷日它温暖,夜晚时华光十里。

还有林苏亲笔写下的五首七彩劝学诗,同样如此。

这些文宝,共同将海宁学府打造成江滩百姓心目中的文道圣地。

天地间大雪飘飞,但海宁学府依然学子满府,书声朗朗。

从开学到如今,海宁学府已经收纳了一万三千余学子,绝大多数是江滩流民,还有少量是义水北滩流民子弟,城里的大户、富户虽然对海宁江滩兴趣极大,到了冬日愿意在这里住下,但涉及到学术这个高端领域,还是更信赖乾坤书院的三百年底蕴,他们的子弟,极少有送到海宁学府的。

海宁学府里的一万三千学子,一进学府当然是扎堆儿想进科班,科举一举成名,从此成为人上人,这个根深蒂固的执念,在人们心中扎的根太深了。

但想进科班也不容易,抱山先生把关很严,想走科举路的学子,需要与之对应的悟性、根骨,哪怕可供选择的学子数以万计,他本着宁缺勿滥的心理,还是只选择九百余人,占总数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其余的人,全都进术班。

术班的老师,全是林苏临时从江滩流民中挑选出来的,层次上跟那些大儒隔了十万八千里,哪有什么发言权?自然是听从大儒的安排,大儒不要的,才轮到他们,好在这批老师有接近百人,一个老师管一百多个学生,倒也管得住,最关键的是,他们的教学压力没有大儒那么大,他们只需要教孩子们认字、算简单的算术,不指望孩子们金榜题名,不存在误人子弟这一说,自身定位低得很,倒也能应付。

相反,大儒那边一直在叫苦,说老师太少了,七个大儒,接近千名学生,哪有这样搞教学的?一般大户人家,往往是一个孩子请三四个老师,即便低端的私塾,一个先生最多也只教二三十个孩子。他们这严重超标,赶紧让林小子过来,再增经费,再增大儒……

抱山先生都麻了头,增经费的事儿好办,反正这小子赚钱的本事强,找他要个万两银子就跟要坛酒差不多,但要大儒这事儿就难了,天下间的大儒,九成九都是官,要么在任,要么年老退仕,在任的官员不可能,已经退仕的官员大多老得掉牙了,辛苦一辈子都想清闲清闲,谁肯再出来在一堆顽石上凋花?即便真的请来,学府也担着心,生怕人家摔一跤就在学府寿终正寝。

哦,对了,还有一个群体,那就是在各大学府任职的职业化教学大儒,可这些人在每个学院都是宝贝,对学府的声誉看得很重,乾坤书院的,你让他去白鹿书院是抬举,他屁颠屁颠就去了,你让他来海宁学府,那是侮辱,人家会当面翻脸的那种……

归根结底一句话,学生易得,大儒难求!

就在这个时候,门口传来消息,三公子来了……

抱山先生跟丁成儒对视一眼:“都说三公子擅长解决难题,今日咱们就将这个难题抛出来,看他怎么解。”

两个学府实际领导者飞天而起,来到学府门口,一眼就看到了林苏和他身边的一个中年人。

“丁大儒,抱山先生!”林苏深深一鞠躬:“各位大儒为海宁学府日夜操劳,辛苦辛苦……”

“三公子啊,老朽真是上了你的贼船了!”丁成儒叫苦:“术班你弄着玩的我就不管了,就说科班九百多学生,才七八个大儒,实在没办法教,闹哄哄的象个菜市场,哪里象文道殿堂了……”

一见面就诉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