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章 敲打4(1 / 4)

加入书签

“接下来是刑部尚书。”

随着朱厚熜对于工部尚书的选择出来之后,在场的所有朝臣都已经看的很清楚,皇帝这是对于廷推,或者对于推动廷推的杨廷和不满。说起来这一次的廷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

首先内阁次辅梁储、工部尚书李鐩、刑部尚书张子麟他们致仕,就是杨廷和的手笔。正是因为他们这些人致仕,才有了这一次的廷推。

虽然杨廷和没有亲自出面,但此次廷推的结果,都是受到了杨廷和的影响。像内阁大学士蒋冕、毛纪,礼部尚书毛澄他们都做了工作。

要不然廷推第一名,也不会拿到那么多的支持票数。都是背后有人做了工作。

文官是很复杂的。

所谓的文官集团,也只是存在于传说当中而已。因为大家的利益很复杂,就是同一派系也会因为利益的冲突而发生内讧,更何况是所谓的文官集团。就连后世大家诟病的东林党人,其实都算不上是一个统一的政治团体。因为他们在政坛上并没有统一步伐。相反在不少人事问题上,东林党自己内讧就很严重。

这些文官你很难确定,他到底是哪一个派系,到底是哪一个阵营。实在是因为文官的关系网太复杂。宗族、同乡、同窗、同科,乃至于师生、姻亲,又或者一些人因为政治理念相同,靠着志同道合成为政治盟友。一切的一切都有可能,所以文官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而且目前来说,明朝党争还没有开始。明朝末期党争激烈的时候,那真是你死我活的党争。不管是任何事情,党争的时候,你说对我肯定要说错。就算你说的的确是对,我必须要说错。因为这就是立场。

一旦立场没有站稳,那么你就是两头不讨好。一旦党争开始,那么朝廷什么事情就做不下去。因为任何一方提出一个提案,另外一方肯定会反对。不管这个提案对朝廷好不好,另外一方都会是无条件反对。这就是党争的可怕之处。

你死我活,有我无敌。

但目前的明朝还没到这个时候。

像明孝宗的时候,也会有人根据内阁大学士分什么李东阳的李派,刘健的刘派,谢迁的谢派,但也仅仅是根据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分的。并没有达到后来党争的地步。其实当时朝廷很多大臣,跟好几个派系都有关系。或者跟这边的派系有亲戚关系,跟那边的派系有同乡同窗关系。而且那个时候所谓的派系,也不会说无条件的就跟着你冲锋陷阵。

都是人,都是官员,都有自己的想法。岂能跟傀儡或者机器一样,你老大说一声别人就会为你卖命。就算是再怎么炮灰的一个人,也会有自己的想法。

现在的杨廷和也是如此。

虽然朝廷上下,有很多支持杨廷和的人,有很多和杨廷和保持友好关系人。但这主要是因为杨廷和辅佐四代帝王,还是两代帝王的内阁首辅。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并不是说这些支持杨廷和的人,这些和杨廷和关系好的人,就全都是杨廷和的党羽,杨廷和的一派。

能走到内阁阁臣、大九卿级别的大佬,都有自己的势力,都有自己的政治目标,怎么可能是某一个人的马仔。

历史上大礼仪之争,杨廷和之所以能够一呼百应,其实就是嘉靖太着急。刚刚登基,可以说正德皇帝尸骨未寒的时候,就要封自己老爹为皇帝。封了兴献帝还不够,还要在上面加上皇。等到加上了皇字,嘉靖皇帝还不满意,要给自己老爹皇家的祭祀,甚至要把皇统变成自家老爹这一脉。因此才会受到很多护礼派的攻击。其实嘉靖如果缓缓图之,慢慢的打击杨廷和,那么绝对不可能出现一面倒,杨廷和一呼百应的局面。那些护礼派并不都是杨廷和的人。

而且大礼仪之争,还有很多一部分官员那都是中立派,并不参与大礼仪之争。对于他们来说,对于大礼仪之争,并没有多少关心。

他们更担心的是朝局的动荡。

此次廷推,不少人的确是受到了杨廷和的影响,所以投票给了杨廷和支持的人。可是看今天的情况,皇帝显然不满意廷推结果,不满意杨廷和对廷推干扰。

要不然也不会接连两个廷推名单都被否决。

虽然朱厚熜的理由是冠冕堂皇,而且都说得过去,好像真是那么一回事情。但也不可能什么都这么巧,朱厚熜每次选择的都和廷推结果不一样。朝臣又不是傻子,你皇帝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他们一瞬间想到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皇帝不满廷推结果。

皇帝不满廷推结果,会出现什么情况。

那就是选择的时候,不会按照廷推的结果来。大部分情况,皇帝都是尊重廷推结果,直接选择廷推第一名。但皇帝要是不满意,那么就不会选择廷推第一名,而是会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这就是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是皇帝表达对于廷推结果不满意的最直观的表现。看看内阁阁臣、工部尚书,朱厚熜圈定的都不是廷推第一人。

因此他们很想知道刑部尚书的结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