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7章 轩然大波2(3 / 5)

加入书签

,但后宫干政这种事情,彭泽怎么都要开口。

而且支持石珤。

杀。

一定要给张太后一个警告,要不然以后张太后不知道还要做什么事情。现在的张太后地位太高,如果这一次朝臣退一步,那么接下来谁能制衡。

张太后要是野心越来越大,或者越来越喜欢干涉朝政,那就是大明朝最大的危机。

“臣请皇上诛杀太后身边佞臣。”

同样挂着督察院左都御史的铁面御史林俊开口。

不管大家在政治上有什么不同,但对待外戚上,大家都是异口同声。大明朝不允许外戚做大,不允许后宫干政,这是铁律。因此他们三个人作为督察院左都御史,都是一样的要求。

诛杀太后身边的人。

算是给张太后一个重重的警告。告诉张太后,好好当你的太后,朝政的事情不允许太后干涉。

“杨阁老,你看这…………”

看到石珤和彭泽都是要求诛杀太后身边的人,朱厚熜立马问了杨廷和。

诛杀太后的人,朱厚熜作为新皇,而且作为藩王入继的新皇,是绝对不会轻易下令的。别看现在这些人义愤填膺,如果朱厚熜真的轻易接受大家的意见,下令处死太后身边的人,朱厚熜立马就会被人围攻。不知道多少读书人会骂朱厚熜忘恩负义,朱厚熜不懂“孝道”。

这就是人类的想法。

他们可能一起声讨某一个坏蛋,但当那个坏蛋被欺负狠了,这些人又会觉得这个坏蛋可怜。如果有人报复这个坏蛋,那么那些人反而会指责报复的人,认为他太残忍。这就是人类社会一种非常荒诞可笑的现象。

现在大家声讨太后,但如果朱厚熜也跟着声讨太后,他们反过来就会批评朱厚熜不厚道。

因此这种事情朱厚熜是绝对不会冲锋陷阵的,要找个人出来,让其他人背锅。

杨廷和看到现在群起围攻,心中叹了口气。杨廷和其实很高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因为这个事情对于清查庄田看起来不利,毕竟牵涉了张太后的娘家。但要是处理好了,也是一个好事情。因为杨廷和如果处理了张延龄,那么其他哪一个权贵敢对抗庄田清查。连张太后的弟弟都处理,其他权贵谁能够抵挡得住。但杨廷和的想法是,对于张延龄的判决还是不能太重。毕竟还要给太后面子。

只要压倒张延龄,让张延龄彻底低头,那么这个事情就已经很圆满。

只是杨廷和没有想到,宫中的张太后这个女人竟然如此没有脑子,竟然如此的蠢笨。在廷议的时候竟然给朝臣下懿旨,这一下直接捅了马蜂窝。

本来一些看在张太后面子上,不想把事情做的太绝的朝臣,现在都红了眼睛。你一个太后怎么敢下懿旨,怎么敢在廷议的时候下懿旨,干涉廷议的内容。

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群起而攻,要不是看在这是太后。如果是皇帝的皇后,那么这些人还真敢弹劾皇后,甚至要求皇帝废除这样不懂规矩的皇后。现在只是要求诛杀太后身边的人,已经是相当克制。

杨廷和站前一步,道:“太后懿旨干涉廷议,此例不可开。此例一开,后患无穷。太后有此懿旨,必是身边佞臣鼓动,应该予以严惩。”

杨廷和没说要诛杀这些人。

只是说严惩。

不过杨廷和开口之后,内阁阁臣一个一个都站出来,支持杨廷和的看法。内阁阁臣之后,接下来就是大九卿、小九卿,他们也都是附和。

整个廷议现场都是“臣附议”,都在声讨张太后。

朱厚熜心中喜悦,但面上凄苦,叹了口气道:“太后为建昌侯的事情着急,才会有如此越矩之事。太后身边之人未能规劝太后,致使太后做出如此失礼之事,应该严惩这些身边之人。但看在这是首次,也看在太后着急建昌侯的事情,可以从轻考虑。朕认为诛杀太过,最好还是不要诛杀,训诫最适宜。萧臣,司礼监对于寿安宫内外宦官、宫女进行训诫,至于牵涉此事的予以罢黜。”

“臣遵旨。”

萧敬立马领命。

朱厚熜对下面的大臣道:“太后为建昌侯之事情急,朕代太后给各位大臣道歉。朕相信太后懂礼仪,绝对没有要后宫干政的意思。”

“臣等惶恐。”

“建昌侯就不必羁押,但督察院审理此案,建昌侯必须要到场,此乃朕的口谕。督察院左都御史王璟,率督察院、刑部、大理寺官员一起监督顺天府审讯。”

“臣遵命。”

“杨阁老、费阁老(费宏)、礼部王侍郎、(王瓒)、石宪臣(石珤)、彭宪臣(彭泽)、萧臣(萧敬),随朕一起去寿安宫,给太后解释此事。”

刚开始的时候,它根本就不认为自己面对这样一个对手需要动用武器,可此时此刻却不得不将武器取出,否则的话,它已经有些要抵挡不住了。浴火重生再强也是要不断消耗的,一旦自身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