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218 打压2(1 / 4)
“皇上,臣认为刘天和完全可以担此重任。”
“哦?”
朱厚熜看向了汪鋐。
随着汪鋐担任兵部尚书,汪鋐在朝中的分量也是迅速上升。特别是关于军事问题方面的话语权是非常重的。汪鋐不再是几年前那个刚刚从地方来到京城的小人物。汪鋐很肯定的道:“刘天和熟读兵书,文武双全,熟悉边疆事物,熟知草原部落。而且他在边境能够和兵将处理好关系。不管是在陕西,还是到了蓟州,刘天和一边能够整顿军务,一边还能够稳定当地局势,没有发生过严重问题。嘉靖四年的蓟州大捷,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刘天和和周尚文两人配合默契。”
边境巡抚,边境总督很多。这些总督、巡抚,都是朝廷派遣的文官,总负责当地的军务。
这些人的风格各不相同。
比如被贬官的陈九畴,这是一个非常另类的文官。陈九畴不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反而是武艺出众的文官。因此陈九畴在边疆的时候,是一个自己亲自冲锋陷阵,亲自领兵打仗的文官。不管是镇压流民暴乱,还是后来在陕西的肃州之战,陈九畴都是身先士卒,把自己当成是武将一样领兵作战。
不过陈九畴这样的文官少之又少。
更多的是王琼、杨一清这种,那都是统筹全局,完全的统帅风格。他们虽然是文官,但作为总督、巡抚,全权负责当地军务。不仅仅是军队事物,包括打仗的时候制定战术,都是这些人负责。
不过王琼、杨一清这样风格的官员,要慎之又慎的使用。
因为拥有这样能力的官员太少。王琼、杨一清他们对于边关军务完全是一把抓,把自己当成是韩信使用。因此这样的大佬人物,必须要能力非常出众,真的能够统筹全局才可以。有这样的野心,但没有匹配的实力,那么最后的结果会非常不好。大明朝这种事情不少。
一个文官把自己当成是韩信,不听手底下武将的建议,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指挥作战。结果是惨败而归。其实大明朝大部分的总督、巡抚,都是想要跟王琼、杨一清一样全权负责军事问题。可惜最后真正能够立下大功劳的少之又少,都是因为能力问题。
除了这样的官员之外,还有一种官员,却是非常聪明。他们不会什么权力都抓,相反他们能够和武将配合默契,彼此信任。
这样的官员代表就是刘天和。
刘天和知道自己的长处是什么,知道自己的短处是什么。因此刘天和在边疆,不管是在陕西的时候,还是在蓟州的时候,虽然是负责军务,但都是处理自己擅长的事情。
虽然参与打仗,但也充分的尊重前线武将的建议。而且刘天和只参与制定计划,但真正冲锋陷阵,在前线如何打仗,刘天和却是充分尊重前线武将。
所以在甘肃的时候,刘天和不仅整顿屯田有了很好的效果,而且防御土鲁番、瓦刺方面效果也很好。担任蓟州巡抚之后,更是配合周尚文打出了蓟州大捷。
这是一个很有能力,但却是懂得放权,懂得进退的官员。虽然看起来没有王琼、杨一清他们在边关那么威风,但成绩却不差于王琼、杨一清他们。
朱厚熜点头。
一旦和鞑靼右翼作战,到时候必然是战将云集。如果无法和前线将领处理好关系,那么战争就不好打了。能够制定好战略战术,能够让那些武将充分发挥实力,那就是一个好的统帅。
“皇上,刘天和除了能够统筹全局,梳理和武将的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刘天和对于目前的军队改革有非常深的了解,更是有很大的贡献。对于火器部队的作战方式,他比很多武将了解的更清楚。臣主持兵部事物期间,有很多人参与了火器部队的作战方式的讨论,刘天和是最出色的。”
“哦?”
朱厚熜很是惊讶。
没想到汪鋐对于刘天和的评价这么高。汪鋐就差说,刘天和是汪鋐认识的人当中,对于火器部队认识最深的官员。这种评价可不是随便能够下的。
军队改革、武器改革,这是汪鋐入主兵部之后最重要的事情。
汪鋐从嘉靖二年就开始进入兵部,负责军队改革,到现在已经是四年时间。多少兵部官员,包括军事参议司的官员,还有很多武将,都参与了进来,给军队改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可是汪鋐却说,刘天和是最出色的。
这种赞扬,在汪鋐这里并不多见。
“皇上,刘天和根据火器部队现在的情况,在蓟州创造了一种战车车队的作战方式。我朝边疆地区之前普遍使用的是双轮战车,不过这种战车移动需要很多人推,比较笨重,而且速度也慢。刘天和带人把这种双轮战车改造成独轮战车,相比起推动双轮战车,推动独轮战车只需要三分之一的人。而且这种独轮战车比双轮战车轻很多,且速度也快,非常适合在战场上使用。除了改造战车之外,他还改造车载火器,组成可分可合的战车车队,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战车车队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