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5.提点(1 / 2)

加入书签

关于筹粮, 孟平远暂时没想到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

现在普遍的做法左右不过三种,第一种就是等朝廷调拨的赈灾粮, 第二种就是广阳府想办法从别的州府买粮或者借粮,第三种就是从富户地主甚至普通老百姓手中征粮。

这三种办法眼看着都不太能行的通。

而且眼下十天半个月暂时能应付过去,可是之后的变数太大,他只是一介学生,在没有七八成把握的情况下也不敢乱说。

灾民的脚程不慢,刚过晌午就已经有很多人到了广阳府城外,城楼之上, 季翰林看着底下越来越多的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灾民,心中十分不好受。

灾民越聚越多, 都在叫着让开城门放他们进去,只有进了城里说不定能有条活路。

叫喊声震天, 这样的阵仗,要是没有提前准备,还真不敢随便的开门。

好在早有安排, 季翰林当即吩咐下去, 按照先前定好的计划开始行动, 当天入夜之前, 所有的老幼妇孺都被有条不紊的安排到城里的安置点,那里有热水热粥,条件不行,但是最起码能遮风挡雨。

起初刚宣布青壮年暂时不得入城时, 灾民反应各异。

有些男人觉得自己的家眷能进城已经很好了,有些人则觉得一家人要在一起,坚决表示要一起进城。

表现最为激烈的就属那些寡汉条子, 他们自己不能进城,也没有亲近家眷收益,一些人聚集起来,趁着放老幼妇孺进城之时就要往里面冲。

好在季翰林对这些突发情况早有准备,早早就就派了府衙官兵牢牢守住城门,那些要冲卡的人一到近前就被寒光凛冽的大刀给震慑住了。

此时又有官员站出来耐心解释,“大家请安静——”

伴随着一阵清脆的锣声,底下灾民果然安静了不少。

“大家听我说,圣上有旨,不会不管大家的,广阳府肯定会尽全力安置好大家,只是事发突然,城内安置点包括一些东西有限,所以先让老弱妇孺先进去,青壮年身体好,暂时先在城外待几天,我们也设了粥棚,保证后续会安排所有人有序进城。”

“哎,皇上下旨了,广阳府肯定会管我们。”

一听是圣上的旨意,大部分灾民都放心了不少,他们一口气从老家来到广阳府,就奔着这里富庶有钱,奔个活头。

现在听说有人管他们,除了个别刺头,大部分人都听话的很,毕竟灾民闹事大部分都是被逼无奈,现在有了希望,自然都是乖乖听话。

孟平远一直到天黑透了才回到家里,他这两天肉眼可见的疲惫,林秀心疼极了,赶紧打了一盆热水给他洗脸,又去厨房将热在锅里的饭端出来。

“夫君,听说今天下午好些灾民都进城了,咱们这边怎么一点动静都没听着啊?”

“灾民都是从西门那边进城的,那里住的人少些,安置点都集中在那里。”

广阳府的居民基本都集中在东北,东南方向,西边较为空旷,所以才能腾出大片的地方安置灾民。

林秀心想,这么多灾民进城之后吃喝拉撒都是个问题,百姓们生活本就不易,要是再遇上天灾人祸,就更难以为继。

“主要是粮食,广阳府存粮不多,这么多人一进来,估计最多十天就要断粮了。”孟平远也是一脸愁色。

如果不快点解决粮食的问题,那么十天之后,灾民们吃不上东西,一定会人心不稳,到时候若是出现情况就难控制了。

“那朝廷不会拨赈灾粮款吗?”

孟平远摇摇头:“难,最起码短时间之内朝廷的赈灾粮款到不了广阳府。”

很简单的道理,朝廷要是国库丰足,钱粮早就到了灾区,哪里会有这么多灾民背井离乡。

所以指望朝廷是行不通的,这件事还得广阳府自己想办法解决。

“听说知府大人晚上宴请城中富商名流。”孟平远说道这里微微一笑,这顿饭可不好吃。

“但是这些人还不得不去,心里还不知道怎么骂呢。”林秀接着他的话说道。

值此期间,知府大人突然请客吃饭,什么意思不言而喻。

不去吧,毕竟今后还要在广阳府生活,怕知府大人秋后算账,毕竟民不与富争,富不与官斗。

去吧,肯定得大出血,而且不设上限。

孟平远皱起眉头:“广阳府一向富庶,这些地主豪奢家里一定有不少存粮,特别是今年南方遭灾,那些商人消息灵通,一定提早就屯了粮,还有地主,家中更是存粮不少。”

只是用这种方式近乎强迫别人把粮食交出来,孟平远不敢苟同。

“要是能筹集到粮食,灾民们就好过了。”林秀想法简单,只要有粮食,灾民们就会度过这次难关,等将来回乡耕种,新生活总会开始的。

孟平远摇摇头:“虽然现在灾民情况紧急,这样的做法也是无奈中的下策,但是道理不是这个道理。”

林秀一头雾水:“什么意思啊?”

孟平远耐心跟她解释:“这么说吧,你开铺子做生意,要是让你赚多少钱就交对应档次的税款,你愿不愿意?”

“自然愿意。”林秀点头,她虽然是个小女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