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3章 胡惟庸拜相(1 / 3)

加入书签

洪武帝给李善长写的信内容是他想任用胡惟庸为左丞相,征求李善长的意见。

李善长的回信颇令人玩味。在回信中他先夸了胡惟庸一通,说胡惟庸有理政大才,能做事会做事。随后话锋一转,说胡惟庸有着心胸狭隘的缺点。不如先让他做右丞相。过个两三年,若右丞相当得好,再提升为百官之首左丞相不迟。

同样的信,洪武帝还写给了身在浙东养老的刘伯温。

刘伯温的回信聪明绝顶。他在回信中先说,臣告老还乡前就跟圣上说过,丞相人选只能圣上一人乾纲独断。而今臣还是这句话。

好,刘伯温回信中有关丞相人选的话题戛然而止。

信中接下来的内容是刘伯温回忆起当初跟洪武帝相处的日子。什么每每想到圣上对臣的恩典就感激涕零。什么日夜思念圣上。臣颇为怀念当初在吴王府给您讲史的时光。哦对了,在写这封回信之前,臣正在读《史记·项羽本纪》。

随后刘伯温在信里给洪武帝讲了一个项羽的故事。

整个故事洋洋千言,最关键的就是里面的四个字“养虎为患”!

刘伯温用一种很含蓄的方式提醒洪武帝,您让胡惟庸当丞相,等于是在养虎为患!

乾清宫大殿。

洪武帝刚刚读完了李善长和刘伯温的两封回信。常歌走了进来,贺升和李千面在他身后抬着一个大木箱。这是应天正七品以上官员一个月的重要言行记录。

常歌跪地拱手道:“圣上,本月《百官言行录》已经整理完毕。”

洪武帝道:“取出胡惟庸和汪广洋的言行录,让朕看看。”

常歌取出了二人的言行录双手奉给了洪武帝。

洪武帝先看了胡惟庸的言行录。上面记载胡惟庸每日三更眠,五更醒。连出恭时都在看地方官上的条陈。家人屡次劝他爱惜身体,他回答:圣上委以我中书省参知政事的重任,我应该竭力报答。怎能为了爱惜身体耽误了政务?

洪武帝微微一笑,将胡惟庸的言行录放在一边,又拿起汪广洋的言行录。

刚看了几页,他脸上的笑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愤怒!他发出一声龙啸:“汪广洋渎职!”

有件事常歌说的很对,洪武帝圣明天纵,哪能看不出汪广洋的那点小心思?

洪武帝心中暗想:好你个汪广洋,故意懈怠政事,避免卷入争夺相位的漩涡当中。哼,你这样的人担不了什么大任。

丞相的人选只有胡惟庸和汪广洋两个,既然汪广洋自己都不想做丞相,洪武帝也只好做出决断,拔擢胡惟庸了。

第二天早朝,洪武帝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宣布,任用胡惟庸为中书省右丞相。他听取了李善长的建议,没有让胡惟庸一步到位当左丞相成为百官之首。而是先给了一个见习期,先让胡惟庸在右丞相位置上干干看。干得好再提拔他左迁。

宣布完任命,胡惟庸志得意满。在他看来无论是左还是右都是丞相。横竖左丞相的位置现在空缺着,按照制度理应由他这个右丞相在未来的某一天充任。

明史载“帝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六年七月,拜右丞相。”

至于汪广洋,洪武帝直接下旨将他贬为广东参知政事。你不是不愿意给朕当丞相么?你不是将自己打扮成了一个色鬼酒魔么?那好啊,别在应天碍朕的眼了!滚去广东喝你的酒,玩你的女人吧。

汪广洋做出一副惶恐不安的样子,两腿发抖跪倒在地接旨:“臣汪广洋领旨谢恩。”

其实汪广洋的心里乐开了花:圣上,谢谢您喽!我早就想离开应天这个是非之地。

夏去,秋来。

胡惟庸兴奋的捧着一叠折子来到了洪武帝面前:“圣上,今秋各地都报来了丰收喜讯。这是湖广、四川、山东、河南、直隶的折子。”

洪武帝拿起折子翻看,笑道:“好啊,百姓家有句俗话,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胡惟庸道:“这是圣上休养生息爱护百姓感动了上天,上天赐福风调雨顺处处丰收。”

洪武帝道:“胡惟庸,你说百姓家的日子是不是真的越过越好?”

胡惟庸连忙道:“这是自然。各地的地方官都在折子里说,前朝无衣无食的百姓到了今朝全都衣食无忧。百姓人人都称颂圣上的恩德呢!”

洪武帝摇头:“折子是官员们写的,朕还需要眼见为实啊。朕打算出京走一走,微服私访个十天半月。”

胡惟庸连忙劝阻:“国不可一日无君,圣上万万不可如此。”

洪武帝道:“有你在中书省坐镇,朕没有后顾之忧。再说朕出京的时日也不会长,有个十几天就回来了。”

胡惟庸继续劝阻:“可是民间远不及皇宫大内安全。若有刺客刺王杀驾后果不堪设想。”

洪武帝道:“宣常歌入殿。”

常歌走了进来:“圣上有何吩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