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26 章(1 / 4)

加入书签

人们都说,西梁新帝,性格更像其母,向来温和待人,为人亲善。

那是因为很多人都忘记了云丞淮当年在朝堂之上,提剑杀人的事情。

知蕴认为,母亲不是脾气好,只要不是事关阿娘,事管原则,不触犯律法,她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她呢,也是这样。

只要百官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她没有必要发怒。

其实她家,阿姐更像母亲,知深像阿娘些,而她则是母亲跟阿娘的结合版。

母亲喜欢说她,如果阿娘是个千年的狐狸,那她就是披着羊皮的狡诈小狐狸。

看着无害人好,实际上,腹黑的很。

对此,知蕴自然是不承认的,像自己这样敦厚善良的人,怎么会跟狐狸一样呢?还是披着羊皮的狐狸。

要是知道她的想法,百官该呵呵了。

知蕴登基之初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成亲不收养宗室孩子。

她要养也是养阿姐或者知深的孩子,那才是跟她,跟母亲阿娘有血缘关系的。

她可是听说了,阿娘登基前后,沈氏宗室没少作妖。

她登基后,又表明了自己不会成婚,宗室自然想让她领养宗室的孩子。

除非宗室出了个奇才,有德有能,否则她领养一个给自己找气受呢?

知蕴还是更喜欢自家的孩子,她相信阿姐跟知深教育出来的孩子品性会很好。

知蕴登基,年号久安,意为长治久安。

她刚登基不等百官反应,就下达了几个政令。

——金矿,银矿归于国有。

——西梁开启与各国的商贸通道,并且降低关税。

西梁连接着各个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而且西梁还有西海,可以进行海运,各方贸易做的比武秦还要火热。

矿物质丰盛,开采技术逐渐成熟,西梁百姓日渐富裕。

知蕴的政令还不止这几个,最重要的一条是——改教育制。

原先的制度其实已经很好了,考上童生才能继续上学,考不上就得回家。

十岁的孩子回家,又能做些什么。

以前武秦跟西梁的国力还不足以让太多的小孩子能免费读书。

十岁以下,朝廷尽力了,这些年海运发展不错,各国贸易发展的也不错,所以知蕴想着,再增长一下这个年龄。

按照考童生的年龄,一般在六到十二岁,那童院就放到十二岁,然后是少院,十二岁到十五岁为一级,十五岁到十八岁为一级,少院一级跟少院二级,目的是考上秀才。

然后是成院,为十八岁到二十二岁,中了举人之后,会有各种考试。

秀才不能考中举人者,可以学习各种专业,日后就算不能做官,也能有自己精通的事情。

举人之后还是一样,可以考地方官吏。

每个部门基层运行,主要靠

的还是吏,而非官员,吏的教育素质得提高。

现在识字率的普及,可以开始划分,秀才之上能考的吏是什么,童生之上也能考吏。

等到认字率到百分之八九十,就可以改成,秀才之上才能考吏了,考上了才能吃官家饭。

童院食宿学习全部免费,反正小孩不多,朝廷还能负担的起,也能保证部分家庭限制坤泽跟和元读书。

这次的教育改革,其实是母亲曾经说过的,知蕴在母亲讲的基础上,又稍微改动了一些。

新帝上任三把火,先烧财政,再烧教育,最后烧官员。

西梁的朝堂上,官员比武秦好一些,没有那么复杂,却也不好对付。

身为帝王,总要在各种地方震慑官员。

对官员,知蕴没有贸然出手,她在等着百官出手。

她们必定会试探她,无论是能力还是态度吗,总要摸摸老虎的脾气先。

久安元年,新帝坐在龙椅上,接受百官朝拜。

知蕴看着下面的人,视线首先落在了下面的内阁众人身上,她们啊,掌握着西梁政务的大半权力。

不过,阿娘给她留下的内阁班子,都是现在最好的,这些人的能力有,且效忠阿娘。

可谁都不知道她们是怎么想的,会不会认为她年少可欺。

不过母亲跟阿娘都在西梁,她们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做什么,她只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好。

知蕴坐在龙椅上,听着下面的官员奏事。

聊的差不多了,大理寺卿上前道:“陛下,近日有人告上大理寺,说张家村跟李家村各发生了一起命案,凶手已捉拿归位,可是凶手是七十岁老人,有村民请愿,让官方绕了她。”

这是想试探她的性格,是心狠手辣,还是善良温和?

知蕴蹙眉道:“你详细讲来。”

原来是几个村子的孩子在一个童院读书,下学的时候,几个孩子去河里摸鱼,结果起了冲突。

一方抓的多,一方抓的少,结果就闹了起来。

张家村的孩子呢,气急,就把李家村孩子们的鱼给倒进了海里,这下双方就打起来了。

打起来也就罢了,结果张家村的一个大人来了,还下了死手,不小心杀了李家村的一个孩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