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516章:河湟用工荒,国库吃紧!苏良的筹钱之法(2 / 3)

加入书签

这时,曾公亮反问道:“若是五年后,他们全都回来呢?”

王安石胸膛一挺。

“若五年之后,河湟还需要朝廷出钱留人,那就是咱们的过错了。”

“五年之后,河湟必然能变一番模样,那里的百姓不但生活富裕,而且能活得幸福自由。税少,地多,补助多,他们定然不会再回来。”

“五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只要舍得出钱,在河湟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全家团聚,多数人定然不愿归来,此可作为朝廷对前往河湟的第一批百姓的激励。”

“此外,河湟区域的民生发展必须要有汉人去参与,靠那些蕃人、羌人将商贸、集市、学校搞起来,根本不可能。”

……

王安石说完后,苏良点了点头,站了出来。

“官家,我觉得介甫的主意可行,百姓大多也是趋利而行,只要我们给予足够的惠民好政策,必然能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待我们占领了西夏,日后灭掉了辽国,也都可如此做,许重利,让咱们的汉民融合进去,遍布四方,如此才能让商贸、工业、农耕、学校等都充满活力,让这些地方彻底汉化,永久变成我们的土地……”

赵祯看向不远处的富弼和曾公亮。

二人也都点了点头。

发展河湟,用兵不如用民,而强制用民,不如许以重利用民。

“朕觉得,此主意可行。”

这时候,三司使王尧臣皱着眉头,开了口。

“官家,此主意倒是不错,但是……但是恐怕国库余钱不足啊!”

“疏通河湟商贸,本就花钱,攻打西夏的军费,更是数额巨大,此外,国库中还有一笔为收复燕云而准备的钱粮,是不能动的。要给上百万百姓许以重利,国库实在难以支撑!”

“此外,一旦灭掉西夏,要恢复那里的农事商贸,还要对将士进行奖励,还要安置那里的百姓,这些都是需要砸钱的,若如景明所言,灭掉辽国后,也以此法促进汉人流通,国库实在吃不消啊!”王尧臣据实说道。

王尧臣这番话,一下子剿灭了所有人心头刚刚涌出的一团火。

好不容易想出一個不错的主意,却无法做。

不由得让人绝望。

当下,大宋的步子迈的有点大。

虽然国库收入越来越多,但也禁不住这样花钱。

至于灭辽的那笔军费,是绝对不可能在当下使用的。

王尧臣见赵祯与众官员都低下了脑袋,道:“要不,我们再打一打铜钱或度牒的主意,或者增加一下税收?”

赵祯无奈一笑,摇了摇头。

往昔,朝廷赚快钱的最好方式,一个是增印货币或空头度牒,一个是增加税收。

“这些举动都过于害民,盛世之下,怎能如何坑百姓!”赵祯当即就让王尧臣断了这个想法,他不会再使用这种短视有害的策略。

随即。

众人又开始讨论起来,思索有没有顶替“汉民入河湟”或大赚一笔钱”的主意。

可惜,讨论了一个时辰,一无所有。

最后,赵祯命众人都好好想一想,打算明日午后再议论一番。

这一刻。

苏良心中突然涌出了一个想法,不过还未成型,便没有开口。

……

入夜。

一座小酒馆的二楼包间内。

苏良与曹国舅曹佾相对而坐,桌上有小菜四道,美酒两壶。

随即。

苏良将今日探讨此事告知了曹佾,此非机密,完全可说。

并且苏良是要曹佾给自己拿主意,故而便将所有情况都告知了他。

“朝廷缺钱了?”曹佾有些意外。

数年来,朝廷仅仅从他手里拿到的商税,都是一个无法言说的量。

苏良笑着道:“挣钱多,但花钱更多啊!这两年与西夏打仗,外加平复河湟,国库内的钱确实不够。”

“我想到了一个补充国库的主意,你看行不行?”

“我欲让朝廷借百姓的钱,并将其命名为国债。”

“准确来讲,是借富民不用之钱,不强制,不以官权压人,可分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利息更可按照市场上来行,外加对借朝廷钱的人提供一些独特待遇,比如减免商税,你觉得如何?富商们愿意借吗?”

论对汴京城富商心思的了解,曹佾绝对是头一份。

曹佾想了想。

“我肯定同意,汴京的大部分商人应该也会同意,但江南的商人恐怕很难说。”

江南商人。

即苏州、杭州、明州、台州那片区域的商人,其中心在杭州。

这些江南商人,乃是大宋朝最擅于做生意的一批人。

这些年,因得全宋变法之惠,都赚得盆满钵满,甚是有钱。

曹佾可胜于其中的一人两人,但所有江南富商加起来,曹佾还是比不过。

江南商人素来不喜与朝廷打交道,还非常团结。

苏良微微点头。

“确实。但这次朝廷借钱,必须要有他们的参与,不然此策就是失败的。”

朝廷对这些没有触犯大宋律法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