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1 / 2)
寇准的脾气来得快, 去得同样也快。
他不一会儿就放过了已被训得大气都不敢出的吏员,轻咳一声, 努力展露一副和颜悦色的神情, 看向陆辞道:“结结实实地三个多月下来, 也是累着你了。”
就在陆辞以为,寇准的下一句话会是“允你回家多歇息几日”时,却等来了话锋一转:“太子正在东宫等着,你莫耽搁了, 快去。”
陆辞对此虽感到几分始料未及, 但还是毫不犹豫地应下了。
他知道对身边名师环绕, 生性内敛自律, 却也过得很是枯燥无趣的小太子而言, 自己与其说是单纯的师长或臣下, 倒不如说,是亦友亦兄的存在。
而且愿意听小太子倾诉心里话, 又能让小太子愿意主动开口倾吐的人,对方身边还真是寥寥无几。
现几个月未曾见面, 会迫不及待地召他去,哪怕只是好奇治水的具体情形, 也是理所当然的。
因赵祯虽负起监国一职, 却到底只是太子, 于是与赵恒常年在大内处理公务不同,还得将政务带回东宫去。
而这临时充当理政堂的位置,正是从前听讲进学的资善堂。
陆辞走入东宫大门还没多久, 就看到背后跟着十来名内侍、颇有气势的赵祯迎面行来,微抬下颌,冲他露出个腼腆的笑来:“陆左谕德。”
太子监国,排场果真是今非昔比。
但看到赵祯面上那一如既往的温柔认真后,陆辞便清楚,对方虽已步履蹒跚地开始学着运用重权,心里却还是那位善良体贴、会因挂心于一区区左谕德的安危,不惜撒下‘散步’的小谎,好亲自出来接人的那一位小太子。
陆辞回以莞尔:“太子殿下。”
赵祯唇角上扬的弧度,就忍不住又高了几分。
他在原地等了会儿,待陆辞近到跟前了,就转过身,与陆辞肩并肩地往回走。
尽管赵祯脸上除了得体的微笑外,并不露任何端倪,但陆辞还是敏锐地察觉出,这位半大郎君的步履间,隐约带了几分轻盈的雀跃。
赵祯为防陆辞误会自己不务正业,还特意解释道:“自听寇相说起,陆左谕德今日要去政事堂递交奏疏,我便在早朝散后那会儿,将急务给处理好了。”
陆辞哪儿还不明白,赵祯是在含蓄地向自己表示,他多的是时间,一定要与自己好好地聊一聊?
他笑着颔首:“太子殿下向来勤勉,当初在学业上如此,现于政务亦然。”
赵祯被夸得面颊微红,不禁又笑了笑,小声催陆辞加快步履,很快就进到资善堂内了。
一回到熟悉的地方,身边又坐着喜欢和信任的小夫子,赵祯浑身的姿态,很明显地就放松了许多。
他毫不迟疑地屏退所有内侍和宫婢,只留最信任的两个亲信在里头守门。
嗓音中虽还带着少年特有的清朗明亮,但那份帝王特有的威严,已经开始被慢慢地锻炼出来了。
东宫中因太子仁善,而在侍人间一直存在的些微散漫,此回也不再明显。
陆辞若有所思。
再通过对小太子的仔细观察,他更是发现了更多的细微变化。
个子高了一点点,小圆脸的下巴变尖了一些,温润的眼眸带了一些过去不曾见过的锐气,举手抬足间,也不再是之前一昧依循古礼的刻板,而添了几分随意,气势却不减反增了。
不得不承认,这几个月的监国下来,小太子固然辛苦,但因此得到的成长,几乎称得上是突飞猛进。
即使有寇准李迪等能臣辅佐,但要在党派林立,明争暗斗不已的朝野中明辨是非,择优听取,驾驭那一位位摸爬打滚多年的老油条,而不因年幼受糊弄蒙蔽,可是难度极高的。
赵祯浑然不知自己正被入微地观察着,因无外人在场,他甚至殷勤地亲手给陆辞斟了碗茶,桌子底下的脚还悄悄地将冰盆往陆辞那推了一推,才努力摆出一本正经的模样,开口问道:“治理蔡河时,陆左谕德可有遇着什么难题?”
看着赵祯那双因期待而变得亮晶晶的眼,陆辞默默将问话里的‘难题’替换为‘趣事’,便爽快地将治河时遇上的,或是听到过的不寻常事,说予好奇的小太子听了。
譬如当一位河工敲碎干硬的泥沙块时,赫然看到里头竟裹着具穿着女装的尸骸,让周围人当场被吓得魂飞魄散的离奇;又有排沙孔被螺类补上,因孔洞小而长,用寻常工具难以清理,最后还是街边玩耍的顽皮稚童想出了法子;还有百姓们起初只是站在边上围观,后来不顾脏乱,主动下来搭把手,而妇人们则家中煮了蒸饼,热心地送予河工他们的温情……
赵祯听得津津有味,目不转睛,直到陆辞讲完了,他还有些意犹未尽。
特别是陆辞未提及后续的那些,他且将问题搁在心里,不愿打断对方。
直到陆辞说完了,他才一一抛出:“那具无名尸骸后来是怎么处置的?是失足落水,还是遭人谋害?”
陆辞却是一笑:“后续恐怕要让殿下失望了。因臣职责只在修治蔡河,顶多再加桩防治内涝,命案涉及刑事,可得由开封府去勘察侦测,再作判定。”
赵祯果然就失望地‘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