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下)(2 / 3)
面孔,而是自去年年末被擢用为参知政事,与狄青同岁的韩琦。
韩琦自入仕以来,便是出了名的锋芒毕露,敢于直言不讳,比王曾更多了几分武将的刚烈果勇,颇得赵祯赏识。
在外地轮任十来年后,他便被调回京中,稳健地步步攀升,一切水到渠成。
“陆公高义,”韩琦双目炽热,炯炯地看向陆辞,深作一揖:“此行不论成败,皆是功在千秋,利在万民。”
对从来不满足于固守成果,而惦记着收复失地、甚至开疆扩土的韩琦而言,经这些年磨勘,已或多或少地看清了在他理想途中的诸多阻碍。
纵有自制举中扎露头角、后在南征北讨中大放异彩的狄青、杨文广与种世衡几名儒将在前撑着,也难掩行伍出身的将军日后要面临的窘境:同样无数军功在身的张亢自入枢府后,便因性情与同僚截然不同,而举步维艰,若非南疆叛乱爆发,让他再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怕是难以寸进了。
即便如此,以张亢的履历被擢至枢密副使之位时,也是遭来了无数文臣的口诛笔伐。
哪怕官家仁厚、爱惜人才,也难改靠兵权夺取天下的赵姓天子会对武将千防万防、绝不予后来者可乘之机的祖训。
就在韩琦看得越透彻,就越为步步踏入困境而不自知的家国而感到痛苦时,陆辞却领异军突出,盯着远洋外的广阔天地去了。
若成,自是弘扬天威、扩展版图的最好机会;若不成,有陆公的名望在前,从者也绝不会就此绝迹。
陆辞莞尔一笑,并不肯受他这一礼,而是在他弯腰的下一刻,便以双手将对方扶起,温和道:“只为抛砖引玉,不值大礼。”
话语平静,却莫名勾得韩琦眼眶微烫。
世间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
他未来得及再说表达胸中对这位高山仰止、为家国而心甘情愿地抛弃一切,踏上那虚无缥缈的征途的昭文相的尊崇,身后的前院便传来了旁人说话的声音。
陆辞不费吹灰之力便辨认出了晏殊与其幼子晏几道的声音,不由一笑,向韩琦轻道一句‘失陪’后,便往前厅迎去了。
晏殊对老来得子之事颇为自得,更爱幼子这自小便显不凡、与他颇肖的聪颖劲儿,在晏家七子中,晏几道无疑是最得其重视与宠爱的。
“可算将几道等来了。”
陆辞故意忽略了好友面上得意洋洋的神色,走到上个月才满十二岁的晏几道跟前。
因父亲的缘故,晏几道打小便常见陆辞上门来访,在他还不知对方身份时,便忍不住会为那超脱凡俗的容颜气质而惊叹。
当稍长一些,得知陆辞是多了不起的人后,更是满心憧憬。
沐浴在晏几道既炽热、又勉强装着恭谨守礼的打量中,陆辞不着痕迹地借着面上慈爱笑容的掩护,微微弯腰,满足地揉了揉可爱小孩脑袋上那乌黑发亮的小发包。
手感果然不错。
这一小小的亲昵举动,直让一心仰慕陆辞的晏几道都快当场融化了。
晏殊将这一幕看在眼里,简直心酸得无以复加。
——那样的眼神,可是只出现在他写出一首好词时的罕见待遇啊!
“依我看,他怕是巴不得跟着你出海,日日啃芽菜去。”晏殊酸溜溜道:“身在福中不知福,既然他岁数也不小了,索性趁这会儿交你手里,只给你做研磨端水的粗活得了,省得每日气我。”
晏几道却信以为真,眼睛一亮,难忍激动道:“几道愿往!”
“……”晏殊气结:“美死你了!”
难得见着晏殊这搬了石头砸自己脚的窘迫模样,陆辞厚道地忍住了笑,并未接晏几道的话,而是自然地转移了话题:“几道可愿陪我去庭院逛逛?”
晏几道一下就被转开了注意力,欢喜地应下了。
晏几道郑重其事地牵着陆辞的手,在庭院中像模像样地点评花草时,因公务迟归一步的柳七也很快回来,换了身衣裳,喜气洋洋地帮着陆辞招待客人。
作为唯一敢抛下一切、也是唯二会被陆辞带上的人,柳七无疑成了除狄青外、被所有好友羡慕的对象。
羡慕之余,更是钦佩他的洒脱:凭耳顺之躯,舍下多年来拼得的高官厚禄不要,也要追随一场无异于送命的大梦的狂徒,实在叫人感叹之余,更心生向往。
“岂能让柳兄与青弟独美?只要摅羽一声令下,我也愿去!”
新晋中书舍人的宋绶大声地表示了对柳七的羡慕,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向陆辞道愿意相随。
张亢闻言“噗”一声笑了出来,直白道:“就宋兄这小身板,还是算了罢。”
宋绶不服气地看向张亢,当见着对方得意洋洋地抬起胳膊,鼓起肩臂那扎实筋肉的情态……
在这惨烈对比下,哪怕再不服气,也得服了。
他无语凝噎,悻悻然地收回了目光,闷闷地一口将茶水悉数灌下。
还是权知开封府尹包拯厚道,为气鼓鼓的张亢象征性地添了一点茶水。
宋绶顿时像是寻到了靠山,扬声道:“包弟,你可同意张副使所言?”
冷不丁惹火烧身的包拯顿了顿,认真思索一阵后,正经
↑返回顶部↑